时间: 2025-04-26 04:0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7:51
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幽径石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缘溪去欲远,磊砢忽碍行。
旁临侧身险,下忽寒流声。
幽客惯来往,同此猿鸟情。
沿着小溪向远处走去,忽然遇到石头阻碍了行程。
一旁的道路陡峭险峻,耳边传来寒流的声音。
幽静的旅人常来此地,和猿猴、鸟儿共享这份情趣。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猿鸟情”可理解为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和共鸣,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态。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冠卿,号云溪,宋朝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强调自然之美,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梅尧臣游览水西寺东峰亭时,旨在表现他对自然的感悟与情感,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梅尧臣的《幽径石》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山水之间的闲适与思考。诗的开头通过“缘溪去欲远”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似乎在探索更远的未知。而接下来的“磊砢忽碍行”则突显了自然的阻碍和不可预测性,这样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意外的困难与挑战。
诗中“旁临侧身险”,描绘了行走在陡峭道路上的艰难。这样的细节不仅展示了自然环境的险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执着。紧接着“下忽寒流声”,通过声音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清冷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身处自然中的孤独与宁静。
结尾的“幽客惯来往,同此猿鸟情”则展现了作者与自然的深厚情感,表达了他与自然万物的共鸣。诗中通过对猿鸟的描绘,增强了诗的生动性,仿佛让人在读诗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传递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对仗和意象描写,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通过音响的描绘,让读者在视觉之外,也感受到自然的声音。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以及与自然万物共鸣的情感,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缘溪去欲远”的意思是:
A. 沿着小溪向远处走
B. 在溪边休息
C. 不再走远
诗中“幽客惯来往”指的是:
A. 常常来此游玩的人
B. 不再来的人
C. 只来一次的人
诗中提到的“寒流声”是指:
A. 风声
B. 雨声
C. 溪水流动的声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幽径石》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水之美,前者更注重与自然的情感共鸣,而后者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孤独。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表达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