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5:48
徐仲晦以尚书郎召
刘克庄 〔宋代〕
进立乎朝多惮黯,
谊形于色欲烹桑。
瞻前昔遍参诸老,
殿后今留遗嗣皇。
主圣方当亲上辇,
时清未可梦凝香。
蒲轮定以何时发,
耄瞎难占紫气祥。
我在朝廷中进谏,常常感到胆怯和昏暗,
而人际关系的表情却如同欲望般在烹煮桑树。
回首往昔,我曾广泛请教于前辈,
如今却只留下后代的皇嗣在殿后。
当主上圣明时,正应亲自上辇,
而当今清明之时,却无法梦见那凝香的画面。
蒲轮何时才能启程,
我这个年高眼花的人,难以占卜紫气的吉祥。
刘克庄(1187-1269),字子华,号月湖,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早年入仕,担任过多种官职,后因政局动荡而退隐。其诗风理性严谨,充满人生哲理,尤擅长咏怀抒情。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反映了自己在朝中进谏的顾虑和对未来不安的心情。此时,朝廷内外局势复杂,刘克庄在官场中的经历使他对权力及人际关系有了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对官场的不安与对未来的迷茫。开篇“进立乎朝多惮黯”,表达了诗人在朝廷中面临的压力与惶恐。接下来的“谊形于色欲烹桑”则通过比喻,指出人际关系的复杂与阴暗,似乎在暗示权力游戏的残酷与无情。
“瞻前昔遍参诸老”展示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前辈的敬仰,然而“殿后今留遗嗣皇”则暗示了对传承与未来的无奈,似乎在感叹自己所面临的局势与未来的迷茫。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表面上是在讨论君王的亲自出行,实则是在思考当今社会的安定与美好是否真实可期,表达了对清明政局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失望。
最后“蒲轮定以何时发,耄瞎难占紫气祥”则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无力感,蒲轮的启程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命运的选择,然而年迈的他却难以预测未来的吉祥,显得更加无奈和忧伤。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忧虑、对未来的无奈以及对清明政治的向往,展现了深刻的社会观察与人生哲理。
诗中的“尚书郎”是指什么?
A. 一种官职
B. 一种职业
C. 一种书籍
D. 一种动物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A. 乐观
B. 无奈
C. 忐忑
D. 茫然
“蒲轮定以何时发”中的“蒲轮”象征什么?
A. 旅行的开始
B. 无法前行
C. 未来的希望
D. 年龄的增长
对比刘克庄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刘克庄更侧重于对官场的感慨,而杜甫则更多表达了对时局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