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赋得春风扇微和》

时间: 2025-05-12 10:18:04

诗句

青阳初入律,淑气应春风。

始辨梅花里,俄分柳色中。

依微开夕照,澹荡媚晴空。

拂水生蘋末,经岩触桂丛。

稍抽兰叶紫,微吐杏花红。

愿逐仁风布,将俾生植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0:18:04

赋得春风扇微和

作者: 柳道伦 〔唐代〕


原文展示:

青阳初入律,淑气应春风。
始辨梅花里,俄分柳色中。
依微开夕照,澹荡媚晴空。
拂水生蘋末,经岩触桂丛。
稍抽兰叶紫,微吐杏花红。
愿逐仁风布,将俾生植功。


白话文翻译:

春光初照大地,温和的气息迎来了春风。
在梅花中初见其影,转眼又分辨出柳树的色彩。
夕阳微弱的余晖照耀,轻柔的春风荡漾在晴空中。
轻轻拂过水边的浮萍,穿过岩石触碰到桂花丛。
兰花的叶尖渐渐抽出紫色,杏花也微微吐出红色。
我愿追随和煦的春风,让万物生长繁茂。


注释:

  • 青阳: 指阳光明媚的春天。
  • 淑气: 指温和的气候或气息。
  • 梅花: 代表春天的花卉,象征着坚韧与美丽。
  • 柳色: 指柳树的嫩芽,象征春天的生机。
  • 夕照: 指夕阳的光辉。
  • 澹荡: 意为轻柔而宁静的样子。
  • 生蘋: 指生长在水边的浮萍。
  • 兰叶紫: 形容兰花的叶子开始抽出。
  • 杏花红: 指杏花开始吐蕊,盛开出红色花朵。

典故解析:

“青阳”与“淑气”均是春天的象征,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气氛。梅花、柳树、兰花、杏花等植物的描写,体现了春的生机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道伦,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命的热爱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借助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生长的期待,反映了唐代社会对自然的崇尚与和谐共生的理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风到来的美好时刻。首句“青阳初入律”即营造出一种新生的气息,春天的阳光照耀大地,带来温暖和希望。接下来的描写,诗人通过梅花与柳色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夕阳的微光与春风的轻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兰花和杏花的描写则进一步突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兰叶渐抽、杏花微吐,生动地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最后,诗人表达了愿意追随春风的愿望,寓意着对生命力的渴望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阳初入律: 描述春天的阳光开始照耀大地,象征新生。
  2. 淑气应春风: 春天的气息温和而柔和,呼应着春风的到来。
  3. 始辨梅花里: 在梅花中初次辨认出春的气息。
  4. 俄分柳色中: 转眼间又看到柳树的新芽,象征春的变化。
  5. 依微开夕照: 夕阳的余晖轻轻照耀,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6. 澹荡媚晴空: 和风轻拂,带来春天的魅力。
  7. 拂水生蘋末: 春风轻轻拂过水边的浮萍,描绘自然的和谐美。
  8. 经岩触桂丛: 春风穿过岩石,轻触桂花丛,展示春的细腻。
  9. 稍抽兰叶紫: 兰花的叶子渐渐抽出,象征着生机。
  10. 微吐杏花红: 杏花开始开放,展示春天的繁盛。
  11. 愿逐仁风布: 表达诗人希望追随春风,传播生机。
  12. 将俾生植功: 期待春风能带来丰收与繁荣。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春风与生机相联系,生动形象。
  • 拟人: 春风被赋予了“拂水”和“触桂”的能力,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语言更加优美和谐。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展现了生命的蓬勃与自然的和谐美,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阳: 代表春天的阳光,象征希望与生机。
  • 梅花、柳色: 春天的花卉,象征坚韧与柔美。
  • 兰叶、杏花: 代表春天植物的生长,象征生命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阳”指的是什么季节?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2. 诗中描写的春风有什么特点?

    • A. 温暖和煦
    • B. 寒冷刺骨
    • C. 暴风骤雨
    • D. 凄凉冷淡
  3. 诗人希望追随的是什么?

    • A. 冬天的寒风
    • B. 春天的和风
    • C. 秋天的凉风
    • D. 夏天的烈日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柳道伦的《赋得春风扇微和》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前者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愁,而后者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温暖与生机,反映出两位诗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苏武慢 其十四 苏武慢·雾驾云* 苏武慢 以上强村丛书,用吴伯宛据西泠词萃 苏武慢 鸣鹤余音 世传全真冯尊师苏武慢二 苏武慢 赠徐伯枢 苏武慢 岁晚再雪,仍用前韵 苏武慢 对雪 苏武慢·己卯,一九三九年。残荷,和六禾 苏武慢 述怀,和乐子尹韵 苏武慢 梁溪舟中对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爪字旁的字 探业 包含摘的成语 哄堂大笑 珠泪偷弹 龜字旁的字 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金迷纸碎 凤质 险世 包含疠的词语有哪些 内外勾结 无所不知 感戴二天 参辰卯酉 子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