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0:0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0:07:12
原文展示:
竹窗纳虚明,棐几亦滑净。幽人坐清秋,倦对古贤圣。丹田阅千息,一气忽空静。岂期黑甜乡,于此得栖径。倒床未必佳,邂逅乃复胜。觉来欠伸馀,两眼半开瞑。吾身竟何许,神意久方定。从此谢衾帷,蒲团日相倩。
白话文翻译:
竹窗透进虚空的光明,棐木几案也光滑洁净。幽居的人坐在清秋时节,疲倦地面对古代的贤圣。在丹田中体验千息的流转,气息忽然间变得空静。岂料在黑甜乡中,找到了栖息的路径。倒床而睡未必是最佳选择,偶然的邂逅反而更胜一筹。醒来时伸个懒腰,双眼半开半闭。我的身体究竟在何处,神志久久才安定下来。从此告别被褥和帐幔,每日与蒲团为伴。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1084-1166),字子固,号梅溪,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坐睡》反映了作者在清秋时节的幽居生活,以及对修炼内功和寻求心灵宁静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作者隐居期间,当时社会动荡,作者选择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宁静。诗中通过对竹窗、棐几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修炼内功的体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秋时节的幽居生活为背景,通过对竹窗、棐几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淡远的氛围。诗中“竹窗纳虚明,棐几亦滑净”一句,既展现了环境的清幽,又暗示了内心的清明。后文通过对修炼内功的体验,表达了作者对心灵宁静的追求。诗的最后,作者选择告别被褥和帐幔,每日与蒲团为伴,进一步强调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执着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内心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心灵的宁静和隐逸生活。通过对清秋时节幽居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修炼内功的体验,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竹窗纳虚明”中的“纳虚明”是什么意思? A. 透进虚空的光明 B. 收纳虚空的光明 C. 虚空中的光明 D. 虚空的光明
诗中“幽人坐清秋”中的“幽人”指的是谁? A. 古代的贤圣 B. 作者自己 C. 隐士 D. 清修者
诗中“丹田阅千息”中的“丹田”是指什么? A. 身体的某个部位 B. 修炼内功的场所 C. 古代的贤圣 D. 清秋时节
诗中“岂期黑甜乡,于此得栖径”中的“黑甜乡”指的是什么? A. 梦境 B. 隐逸生活 C. 修炼内功 D. 清秋时节
诗中“从此谢衾帷,蒲团日相倩”中的“蒲团”象征什么? A. 隐逸生活 B. 修炼内功 C. 清秋时节 D. 梦境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