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4:22
我生不辰八岁孤,伯父薨逝叔父无。
长才十五立志苦,不敢怠惰知读书。
汝生父子不识面,母慈育字如捧珠。
那知汝更命苦极,八龄甫及母亦殂。
幸有阿叔相持扶,叔亦痛念同气馀。
辛勤鞠养力尽瘁,五载为汝六请师。
固知门户要人兴,切切训诲口欲枯。
有言弗听日益懒,乖劣气習移下愚。
朅来值我有行役,恐汝质变为小夫。
携俱不惮数千里,跳走健胜猿与狙。
水行为汝爱江湖,出陆每愁山险纡。
川途尤愁念虑苦,摩拊岂啻亲子如。
傍舟终日捞虾鱼,兴舆人夫肩□□。
□呶徒自费牙颊,事不获已施鞭蒲。
潜窥谪视不少改,谑浪笑傲仍前初。
圣比有味懒不读,对字粗晓平侧呼。
吾家七世身业儒,忠孝学术夸乡闾。
汝当更明所自出,挺挺当代文公朱。
不悛祗为先德羞,失教何异犬马猪。
稍长面目益可憎,侪辈戏弄人见疏。
我今极口复汝说,速宜悔念毋忽诸。
嬉游傥更不检束,命也奈何吾已夫。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4:22
责
作者: 刘学箕 〔宋代〕
我生不辰八岁孤,
伯父薨逝叔父无。
长才十五立志苦,
不敢怠惰知读书。
汝生父子不识面,
母慈育字如捧珠。
那知汝更命苦极,
八龄甫及母亦殂。
幸有阿叔相持扶,
叔亦痛念同气馀。
辛勤鞠养力尽瘁,
五载为汝六请师。
固知门户要人兴,
切切训诲口欲枯。
有言弗听日益懒,
乖劣气习移下愚。
朅来值我有行役,
恐汝质变为小夫。
携俱不惮数千里,
跳走健胜猿与狙。
水行为汝爱江湖,
出陆每愁山险纡。
川途尤愁念虑苦,
摩拊岂啻亲子如。
傍舟终日捞虾鱼,
兴舆人夫肩。
呶徒自费牙颊,
事不获已施鞭蒲。
潜窥谪视不少改,
谑浪笑傲仍前初。
圣比有味懒不读,
对字粗晓平侧呼。
吾家七世身业儒,
忠孝学术夸乡闾。
汝当更明所自出,
挺挺当代文公朱。
不悛祗为先德羞,
失教何异犬马猪。
稍长面目益可憎,
侪辈戏弄人见疏。
我今极口复汝说,
速宜悔念毋忽诸。
嬉游傥更不检束,
命也奈何吾已夫。
我生在不好的年头,八岁时孤独无依,伯父去世,叔父也不在。十五岁时立志努力,不敢懈怠,明白读书的重要。你出生时父亲不在,母亲慈爱地教你读书,如同捧着珠宝。然而可怜的是,你命运更为悲苦,八岁时母亲也去世。幸好有叔叔相助,叔叔对同胞的情谊也十分重视。他辛勤养育,几乎耗尽心力,为你请了五位老师。深知家门需要人兴旺,叔叔一再教诲,口舌都快磨破。有些话如果不听,日子久了便会懒惰,坏习惯逐渐影响你。最近我出门在外,担心你性格变得懦弱。我们一路同行,不怕千里路途,像猿猴和狙猴般跳跃奔跑。水边行走时你爱江湖,出陆地则总担心山路艰险。河途更是忧虑重重,抚慰你岂止如亲子一般。整日靠近船边捞虾鱼,兴致全在于人夫的肩上。可我只是徒劳花费牙颊,事情无法完成只能施以鞭子。潜心观察,你的变化却丝毫未见,嬉笑玩闹依旧如初。圣贤之道如有滋味,懒得去读书,对字句的理解也仅在表面。我们家七代以来都是读书人,忠孝和学术在乡里受到称赞。你应更明白自己的出处,理应成才,成为当代文公朱熹。若不改正,只为先辈的德行感到羞愧,失去教育和教导又何异于犬马。稍长后面目愈加可憎,朋友们戏弄你使我感到疏远。今天我竭尽全力对你说,快些悔悟,不要再忽视。嬉戏游玩更要自我约束,命运如何,我也无能为力。
刘学箕,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身世多艰,早年丧父母,经历坎坷。其诗风格常以感情真挚、语言简练著称,关注家庭伦理和个人命运。
《责》写于刘学箕的教育经历,他对侄子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表达了对后辈的教诲与责备,反映出家族的文化传承与教育责任。
《责》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字里行间透出作者对侄子的关心与期待。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作者自身的经历和对侄子的深切劝诫。诗中不仅描绘了自己早年失去父母的孤独境遇,也反映出对侄子教育的殷切期望。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侄子未来的担忧,尤其是对其品德的忧虑。
诗中反复提到的“教诲”与“失教”,强调了教育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诗人在描述侄子懒惰和不求上进的同时,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心痛。尤其是对比自己曾经的努力与侄子的懈怠,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感。
诗人在结尾部分,虽以“命也奈何吾已夫”作结,却并不显得绝望,反而更显出一种无奈的关怀与期待。整体来看,《责》不仅是对侄子的劝诫,也是对家族教育责任的深刻反思,展示了人情的温暖和教育的重要性。
整首诗表达了对后辈教育的关切与期望,通过讲述自身艰辛的成长经历,警示侄子要努力进取,珍惜教育的机会,避免沦为无所事事的人。诗中充满了对亲情的深切关怀和对失去教育机会的痛惜,反映出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这首诗中,作者对侄子的主要期望是什么?
A. 努力读书
B. 早婚成家
C. 外出游玩
诗人提到的“阿叔”是指什么角色?
A. 朋友
B. 叔叔
C. 教师
诗中提到的“犬马”一词主要表达了什么含义?
A. 普通动物
B. 卑贱的地位
C. 忍耐的精神
答案:1.A;2.B;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