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3:00
余少日不能持养志气所暴多矣迩来方喜问学之
吾非北宫黝,挫名挞诸市。 吾非孟施舍,量虑三军畏。 一堕剌客流,一入力战士。 知一不知二,遂与圣贤异。 周孔得其傅,伟哉孟轲氏。 讲明不动心,因问发奇秘。 气台则动志,志一则动气。 浩然得所寄,知言有深味。 嗟予笃学心,一暴十寒废。 立志苦不早,少岂达兹义。 所适昧善恶,几溺彼功利。 事情更历多,晚乃能自砺。 日用根本源,至大至刚意。 馁然行有慊,何谓塞天地。 服膺先格言,造次颠沛是。
我不是北宫的高傲之人,也不是在市井中挫名打击他人的人。 我不是孟子那样的施舍者,能让三军都心生畏惧。 有的人堕落,成为流浪者,有的人努力,成为战士。 如果只知一而不知二,自然和圣贤不同。 周孔得其老师,伟大的孟子啊! 讲明道理不动心,因而询问发觉奇妙的秘密。 气势如虹时志气也会振奋,志气坚定则气势会随之而动。 浩然之气找到寄托,才能领悟言语的深刻滋味。 可惜我笃学的心,一朝暴露就像十天的寒冷一样废弃。 立志若不早,岂能理解这其中的道理? 所适之处混淆善恶,几乎沉迷于功利之中。 事情经历得多了,晚些才能自我磨砺。 日常生活的根源,至大至刚的意志。 若行事没有追求,何以填补天地的空缺? 牢记先贤的格言,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颠沛。
刘学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和理学思想为主,反映出对学习的坚持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作者面对学业和人生理想的困惑之时,旨在表达对志向的追求与对自身不足的反思。
这首诗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志气、学识和人生理想的思考,展现了一个求知者的心路历程。诗中开头的自谦,表明了作者对自身的认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紧接着以比喻手法,提到了北宫和孟子的不同,进而引出关于志气和气势的论述。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个人与圣贤的差距,也折射出对理想的渴求。
诗中提到的“浩然得所寄,知言有深味”,体现了作者对知识与志气的结合,认为真正的志气来自对知识的追求。而“嗟予笃学心,一暴十寒废”则表达了作者对学习态度的深刻反思,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揭示了一个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迷茫与挣扎,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坚持志向,磨砺自己,最终实现理想。
整首诗围绕志气与学习展开,强调坚持学习的重要性和理想的追求,警示人们要警惕功利心,保持初心。
诗中提到的“北宫黝”指的是谁?
A. 北宫的高傲之人
B. 孟子
C. 诗人自己
D. 其他名人
“一暴十寒”强调的是哪种学习态度?
A. 持之以恒
B. 随意学习
C. 仅在乎结果
D. 偶尔学习
诗中提到的“浩然得所寄”意指什么?
A. 志气的找寻
B. 物质的追求
C. 朋友的帮助
D. 家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