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5:58
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之役,余在北京狱中,偶闻狱卒道一二,未能详也,诗以寄感其二
珠江难觅一双鱼,
永夜愁人惨不舒。
南浦离怀虽易遣,
枫林噩梦漫全虚。
鹃魂若化知何处,
马革能酬愧不如。
凄绝昨宵灯影里,
故人颜色渐模糊。
在珠江上难以找到一对鱼,
漫长的夜晚使人愁苦而难以舒展。
南浦的离愁虽然容易散去,
但枫林中的噩梦却依旧笼罩着一切。
如果杜鹃的灵魂能化作人形,不知会去哪里,
马革之志又怎能回报心中的愧疚呢?
在凄凉的昨夜灯光下,
故人的面容逐渐模糊不清。
汪精卫(1883-1944),字君猷,曾用名汪兆铭,中国近代政治家、革命家和诗人。他曾参与辛亥革命,是国民党内的重要人物,后来因政治原因与国民党分裂,成为汪伪政府的首脑。
该诗作于辛亥革命期间,作者身处监狱,心中念念不忘广州的战役,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背景中的政治动荡与个人遭遇,使得诗中充满了愁苦与无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狱中对故人及往事的思念。开篇以“珠江难觅一双鱼”引入,暗示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追忆。随后,诗人用“永夜愁人惨不舒”形象地描绘了狱中漫长夜晚的压抑与孤独。
“南浦离怀虽易遣”,虽然离愁可以暂时放下,然而“枫林噩梦漫全虚”,却暗示着痛苦的记忆难以抹去,梦境中的噩耗如影随形。接下来的“鹃魂若化知何处”,则用杜鹃鸟的意象,象征着对故人的哀思与无奈,若它的灵魂能归来,却又不知去向何方。
最后两句“凄绝昨宵灯影里,故人颜色渐模糊”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灯光下故人的面影逐渐模糊,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消逝,令人感到无比凄凉。
整体来看,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情的细腻刻画,传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与对故人的怀念,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表达了身处逆境中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深情怀念,揭示了历史动荡带来的个人痛苦与无奈,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对理想的渴望。
诗中“珠江难觅一双鱼”中“鱼”象征什么?
A. 美好记忆
B. 现实困境
C. 战争
诗人对故人的思念是通过哪个意象表现的?
A. 枫林
B. 鹃魂
C. 南浦
“马革能酬愧不如”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愧疚
B. 自豪
C. 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