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5:03
不爱一身死,以全千里生。
群言更廉洁,此事甚分明。
心白天应见,官卑自莫争。
于公厚阴德,尚欲子孙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个人生死与社会责任的思考。诗人认为,个人的生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千里之外的生命和未来的繁荣付出努力。人们的言论应该更加清白、公正,这一点非常明显。内心纯洁的人,应该在明亮的日子里显露出来,而在仕途上地位卑微的人也不应该争名争利。对于公众的利益,应该多积累阴德,以期望子孙能够享有荣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阴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积德行善,留名于后”的理念。许多古代文人都强调为后代积累德行,以求后世安宁与繁荣。
作者介绍:
汪梦斗,字子正,号梦斗,宋代诗人。因其诗词多描写田园生活和对社会的关注而受到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常常传达出质朴而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看到了许多官员追逐名利的现象,深感忧虑。通过这首诗,他希望唤醒人们关注真正的社会责任,以及对后代的责任感。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社会责任感。诗人在开头以“不爱一身死”引入,既是对个人生死的淡然,更是对更大生命价值的关注。这里的“千里生”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而是对社会、对未来的期盼,表现出一种大义凛然的情怀。
“群言更廉洁,此事甚分明”这句,强调了言论的纯洁和正直,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期望。接下来的“心白天应见”,则表达了内心的光明正大,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即使官职卑微,也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争名利,真正为社会贡献力量。
最后,诗人提到“于公厚阴德”,意味着在为公众利益服务时,应该默默积累善行,以期待子孙后代能够享受这种积德的结果。这种为他人、为社会着想的思想,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怀和对未来的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个人的生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责任感与对未来的关怀。诗人通过提倡清白的言论和积德行善的思想,展现了其高尚的情操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千里生”指的是:
A. 个人的生死
B. 社会的未来
C. 自然的生命
D. 诗人的愿望
“心白天应见”这句表达了什么?
A. 官员的地位
B. 内心的纯洁
C. 追求名利
D. 社会的阴暗面
诗人希望通过积累怎样的德行来影响后代?
A. 显赫的名声
B. 阴德
C. 个人财富
D. 社会地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汪梦斗的这首诗更强调内心的道德与责任,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对人生及时行乐的态度。两者在主题上各有侧重,前者关注社会责任,后者则关注个人享乐。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