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2:32
残芦飒欲乾,枯柳渐已集。彼舟者谁子,被此玉蓑笠。寒鳞正依藻,垂饵安可及。此兴不在鱼,携竿雪中立。
残留的芦苇在风中轻轻摇曳,干枯的柳树枝条渐渐聚拢在一起。那只小船上的人是谁呢?他披着那件白色的蓑衣,戴着斗笠。在寒冷的水中,鱼儿依附在水草上,钓饵又怎么能触及到它们呢?这份兴致并不在于钓鱼,而是手持钓竿,独自站在雪中。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它的意象和情感与古代文人钓鱼的情景密切相关,体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情怀。
姚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际,文人往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寄托和对世事的淡泊态度。
《寒江独钓》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个寒冷的冬日场景。诗中描绘的“残芦”、“枯柳”及“寒鳞”都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诗人通过“被此玉蓑笠”的渔夫,引导读者关注到这位独钓者的内心世界。他在寒江雪中竖立,钓鱼的兴致似乎并不在于捕获,而是在于与自然的对话。这种宁静的心境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人从钓鱼的行动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在,体现了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的追求。
诗歌的最后一句“此兴不在鱼,携竿雪中立”更是将这种思想升华,强调了钓鱼本身并非目的,真正的乐趣在于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内心的宁静。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洒脱与闲适。
整首诗传达出一种超然洒脱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独钓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泊,体现了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想。
诗中提到的“寒鳞”指的是什么?
诗人“携竿雪中立”的原因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玉蓑笠”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