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0:29
诗名: 僮有弹鹭置池上者予解其缚纵之而不去盖不饮
作者: 方岳 〔宋代〕
原文:
烟藤羃羃惊蛇蛰,雪羽飞飞群鹭集。
相莜抱子林欲深,经始营巢茅未葺。
衔枚适与恶少逢,落弹不虞奇祸及。
毳残玉点偶赊死,颈曲银钩竟遭执。
急呼解缚纵使归,胡自拘囚长竚立。
白苹久失鸿雁洲,红豆不窥鹦鹉粒。
申胥并日负秦庭,庄舄愁吟思越邑。
云何垂翅但摧颓,岂欲言情辄于悒。
子其休矣勿介介,山曰归哉宁汲汲。
放之云壑卧萝茑,期以春皋伴蓑笠。
临去一语更丁宁,从此谨毋轻出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烟雾缭绕的藤蔓惊动了在冬季沉睡的蛇,洁白的鹭鸟飞翔聚集。诗人看到一只被捉的鹭鸟,心中感到不忍,决定解开它的束缚,让它自由飞走,但鹭鸟却不愿意离去,似乎是因为受到了惊吓。
在这片树林深处,鸟儿们正忙着筑巢,可是茅草还没有修葺完。诗中提到“衔枚”,似乎是指鹭鸟在与恶少相遇时不幸遭遇的麻烦。
诗人急忙呼喊,希望能帮助这只被困的鹭鸟,但它却选择了无声的绝望,仿佛在说:“我已经被你们囚禁了太久。”
诗中提到的“白苹”和“红豆”寓意着失去的往事和未能实现的愿望,诗人感慨时光的流逝,让他想起了远方的友人和故乡的土地。
最后,诗人劝告鹭鸟不要再执着于这些烦恼,宁愿享受悠闲的生活。放飞它,让它在山谷中休息,期待春天的到来,与蓑衣和笠帽相伴。临别前,诗人说再见,叮嘱鹭鸟要小心出入。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字子美,号澄江,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常蕴含哲理,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方岳隐居之时,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纷争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方岳的《僮有弹鹭置池上者予解其缚纵之而不去盖不饮》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与自然情感的诗作。整首诗以鹭鸟为主线,通过描绘其被捕、被解放的过程,展现了人性中对自由的渴望与对命运无奈的感慨。诗中使用了大量生动的自然意象,如“烟藤”、“雪羽”、“白苹”等,构建了一个生动的环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诗中不仅有对鹭鸟命运的叹息,还有对自身及人世间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尤其是最后几句,诗人不仅对鹭鸟寄予厚望,也在劝诫自己要懂得放下,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方岳的诗作常常蕴含深厚的哲理,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于人生、自由与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在形式上紧凑,意境深远,使人读后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鹭鸟的命运,反映了人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表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羃羃”形容的是哪个自然现象?
A. 雪
B. 烟雾
C. 雨
方岳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A. 财富
B. 自由
C. 权力
诗中提到的“白苹”和“红豆”象征的是什么?
A. 失去的往事
B. 生命的希望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加注重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愁。方岳的诗则更偏向于个人的内心世界,强调个人自由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