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木兰花 其二 春游未果,时忽忽而夏矣》

时间: 2025-04-28 00:16:10

诗句

蓬莱难觅峨眉远,咫尺圣灯称偃蹇。

登临道可采云霞,纵目两江潮正卷。

迎人松柏风霜染,红紫山花藏半面。

前盟已负后难凭,翘首云天犹叹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16:10

原文展示:

木兰花 其二 春游未果,时忽忽而夏矣
作者: 蔡淑萍 〔当代〕

蓬莱难觅峨眉远,
咫尺圣灯称偃蹇。
登临道可采云霞,
纵目两江潮正卷。
迎人松柏风霜染,
红紫山花藏半面。
前盟已负后难凭,
翘首云天犹叹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理想境地的追寻和对失去机会的感叹。蓬莱虽远,但峨眉山也是难以到达;近在咫尺的圣灯却因世事而显得无奈。登高望远,云霞可采,但眼前的两江潮水却波涛汹涌,令人心生惆怅。迎接来访的人,松柏虽被风霜侵染,但红紫山花却只露出半边面容。昔日的承诺已经无法兑现,今后又何以凭依?向着云天翘首,却只能感叹时光的流逝。

注释: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理想中的美好境地。
  • 峨眉:指峨眉山,因其秀美而闻名。
  • 咫尺:比喻距离非常近。
  • 圣灯:指佛教的灯,象征智慧和明亮的指引。
  • 偃蹇:意为颓废和无奈。
  • 纵目:极目远眺。
  • 两江:指长江和嘉陵江,水流汹涌的意象。
  • 松柏: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 红紫山花:春天盛开的花,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

典故解析:

  • 蓬莱:源于中国古代神话,常用以象征理想中的生活境界。
  • 峨眉:作为中国四大名山之一,常与道教、佛教文化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淑萍,现当代女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她的作品常常融合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春季,诗人因春游未果而感到失落,夏日的匆匆到来使她感慨万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理想境地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木兰花 其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地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诗的开头,诗人引用“蓬莱难觅”来表达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渴望,但随即又以“咫尺圣灯称偃蹇”来反映现实的无奈。这样的对比使得情感更加深刻,仿佛在诉说着追求理想的艰辛。

诗中“登临道可采云霞,纵目两江潮正卷”一句,展现出诗人对高远理想的向往,但“潮正卷”又进一步强调了现实的复杂与动荡。接着,诗人描绘“迎人松柏风霜染,红紫山花藏半面”,这不仅反映了自然的风霜历程,也暗示了人生的多变与短暂。

最后,诗人以“前盟已负后难凭,翘首云天犹叹惋”结尾,情感达到高潮,表达了对过往承诺的失落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叹息。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蓬莱难觅峨眉远:蓬莱是理想中的仙境,峨眉山虽近却依然遥不可及,暗示理想的追寻之难。
  2. 咫尺圣灯称偃蹇:近在咫尺的智慧光明,却因现实而感到无奈。
  3. 登临道可采云霞:登高仰望,心想着采摘云霞,象征理想与希望。
  4. 纵目两江潮正卷:放眼望去,发现两江潮水汹涌,暗示生活的动荡与不安。
  5. 迎人松柏风霜染:迎接来访的人,松柏经历风霜的洗礼。
  6. 红紫山花藏半面:春花虽美,却只露出半边面容,象征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短暂的。
  7. 前盟已负后难凭:昔日的承诺已无法兑现,后续的信任变得困难。
  8. 翘首云天犹叹惋:向着云天仰望,内心满是惋惜与叹息。

修辞手法:

  • 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意象:自然景物的描绘,如“云霞”、“两江潮”等,营造出诗歌的氛围。
  • 比喻:如“松柏风霜染”,暗示人生的历程与坚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目标的追求、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叹息,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莱:象征理想与美好。
  • 峨眉:象征追求与希望。
  • 松柏:象征坚韧与不屈。
  • 红紫山花: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蓬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境地
    C. 自然景色
    D. 时间流逝

  2. 诗中提到的“前盟已负”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承诺的失落
    D. 对生活的满意

  3. “纵目两江潮正卷”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什么看法? A. 安宁
    B. 动荡
    C. 快乐
    D. 迷茫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游子吟》 - 孟郊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这首诗更强调现实与理想的对立,而《庐山谣》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鉴赏指南》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以上是对《木兰花 其二》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美妙意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四首 其一 鹧鸪天 效东坡体 鹧鸪天 其一 效樵歌 鹧鸪天 登西塞山 鹧鸪天 闻东遨故园小醉词以解之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戏题闺人团扇 鹧鸪天(九日) 鹧鸪天 雨中游道吾山坐观五老峰颇有稼轩“我见青山”之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郤诜高第 股弁 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连日继夜 见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法力无边 枢极 歬视 四字头的字 撰着 包含插的成语 克字旁的字 弄管调弦 知启 一天星斗 飞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