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以湖州酥秀州木犀面油太和石本观音像送莫万》

时间: 2025-07-29 12:52:52

诗句

天教桂蕊擅秋分,只道非秋无复存。

底事兰开梅落际,忽于膏饰见追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2:52:52

原文展示: 天教桂蕊擅秋分,只道非秋无复存。底事兰开梅落际,忽于膏饰见追魂。

白话文翻译: 仿佛是天意让桂花在秋分时节独占鳌头,我原以为非秋时节桂花不再盛开。为何在兰花开放梅花凋落之际,我却在精致的装饰中感受到了桂花的灵魂。

注释:

  • 桂蕊:桂花的花蕊,此处指桂花。
  •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此时昼夜平分。
  • 底事:为何,为什么。
  • 膏饰:精致的装饰。
  • 追魂:此处指感受到桂花的灵魂或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著名诗人,与韩淲并称“二泉”。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不少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此诗可能是在秋分时节,作者感受到桂花的香气,从而引发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秋分时节,作者感受到桂花的香气,从而引发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桂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桂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首句“天教桂蕊擅秋分”,以天意赋予桂花在秋分时节的独特地位,突出了桂花的美丽和珍贵。第二句“只道非秋无复存”,表达了作者对桂花在非秋时节不再盛开的遗憾。后两句“底事兰开梅落际,忽于膏饰见追魂”,则通过对比兰花和梅花的开放与凋落,以及在精致的装饰中感受到桂花的灵魂,进一步强调了桂花的独特魅力和生命的短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桂花的描写,引发读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教桂蕊擅秋分”:这句诗以天意赋予桂花在秋分时节的独特地位,突出了桂花的美丽和珍贵。
  2. “只道非秋无复存”: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桂花在非秋时节不再盛开的遗憾。
  3. “底事兰开梅落际”:这句诗通过对比兰花和梅花的开放与凋落,进一步强调了桂花的独特魅力。
  4. “忽于膏饰见追魂”:这句诗通过在精致的装饰中感受到桂花的灵魂,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深情和对生命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桂花赋予人的特质,如“擅秋分”、“见追魂”。
  • 对比:通过兰花和梅花的开放与凋落,对比桂花的独特魅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桂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桂花的独特地位和魅力的描写,引发读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桂蕊:象征美丽和珍贵。
  • 秋分:象征时间的特殊性和生命的短暂。
  • 兰开梅落:象征生命的循环和变迁。
  • 膏饰:象征精致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桂蕊”指的是什么? A. 桂花的花蕊 B. 桂树的果实 C. 桂树的叶子 答案:A

  2. 诗中的“秋分”是指什么? A. 春天的节气 B. 夏天的节气 C. 秋天的节气 答案:C

  3. 诗中的“底事”是什么意思? A. 底下的东西 B. 为什么 C. 底部的位置 答案:B

  4. 诗中的“追魂”是什么意思? A. 追逐灵魂 B. 感受到灵魂 C. 灵魂的追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韩淲《秋分日忆用济》:这首诗也写秋分时节的景象,可以与赵蕃的诗进行对比,体会不同诗人对同一时节的不同感受。

诗词对比:

  • 赵蕃《秋分日忆用济》与韩淲《秋分日忆用济》:这两首诗都写秋分时节的景象,但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有所不同,可以进行对比阅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包括赵蕃的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赵蕃诗集》:这本书收录了赵蕃的全部诗作,可以更深入地研究赵蕃的诗歌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八声甘州 题蒋鹿潭持竿戴笠小像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太白有问月诗,稼轩有词。余复继问 八声甘州 登灵岩访琴台遗址,下憩落红亭,题句。和梦窗韵 八声甘州 秋日怀旧柬友 八声甘州 题赠盛筠斋佥宪书屋 八声甘州 携琴海畔,秋深夜阑,万籁俱寂,冷然清响,不知人间何世也 八声甘州 忆家园梅花 八声甘州 小楼看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手眼通天 人人有分 田字旁的字 进开头的成语 蛇蚓蟠结 出榜安民 俏俊 囊肿 矾法 七零八乱 聿字旁的字 自字旁的字 通辨 肉字旁的字 一言一动 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