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1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11:49
聪老才堪将,髠缁意未平。
僧中能结客,禅外又谈兵。
喜听诗家话,多知虏地情。
何当长须发,遣戌国西营。
聪老的才华真可称道,然而他对世事的看法依然未能平息。
在寺庙里,他能结识各路朋友,禅宗之外,他又能够谈论军事。
他喜欢听诗人的讨论,了解敌国的情报。
何时才能留长须发,派遣士兵到西方的边疆?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恭,号景山,宋代著名诗人。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擅长抒情和描写生活。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反映了宋代动荡的政治局势。
《聪老》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侵扰的时期,诗人借用聪老的形象表达对战事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展现了士人对文化、军事的双重关注。
《聪老》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作,通过对聪老形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对军事、对国家的深切思考。首句“聪老才堪将”直接点名了聪老的才华,表明他具有领导和指挥的能力,但随后的“髠缁意未平”则揭示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暗示对当前政治局势的不满与焦虑。
接下来的两句,“僧中能结客,禅外又谈兵”,展示了聪老的多面性,既能在僧侣圈内交朋友,又能在外界参与军事讨论,这种交融体现了士人对于文化和军事的双重追求。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外敌的关心与对国家安危的忧虑,通过“喜听诗家话,多知虏地情”表现出对外部信息的渴求,显示出一种士人的责任感。
最后一句“何当长须发,遣戌国西营”则是对未来的期盼与展望,反映出诗人希望能亲自参与国家事务的愿望,表达出一种激昂的民族情怀和对家国的关注。
整首诗围绕聪老的形象展开,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展示了士人对文化与军事的双重关注,同时也反映出一种积极的参政意识与责任感。
“聪老才堪将”中的“聪老”是指什么?
A. 一位老者
B. 一位有智慧的僧人
C. 一位将领
D. 一位诗人
“何当长须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希望退休
B. 渴望参与军事
C. 想要隐居
D. 希望出国
答案: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克庄在《聪老》中更加强调对国家安危的直接关注,而杜甫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期对家国的深切关怀,但表达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