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平山道上》

时间: 2025-05-21 14:42:15

诗句

暖日晴风弄远晖,好山嘉树绿成围。

唤回僧梦蒲牢响,点破溪烟属玉飞。

麦陇近秋垂穗熟,鱼梁向晚得鲜归。

何人解作诛茅计,莫叹桃源客到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4:42:15

原文展示

平山道上
作者: 陈奕禧 〔清代〕

暖日晴风弄远晖,好山嘉树绿成围。
唤回僧梦蒲牢响,点破溪烟属玉飞。
麦陇近秋垂穗熟,鱼梁向晚得鲜归。
何人解作诛茅计,莫叹桃源客到稀。

白话文翻译

暖和的阳光和晴朗的微风在远处玩弄着光辉,
美丽的山水和茂盛的树木环绕成景。
唤醒了僧人的梦境,蒲牢的钟声响起,
打破了溪水上的烟雾,仿佛与玉石一同飞舞。
麦田渐近秋天,穗子低垂已成熟,
鱼梁上正值傍晚,渔夫归来带着新鲜的鱼。
谁能理解这隐居的计策,
不要叹息桃源的客人已经稀少。

注释

  • 蒲牢: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钟,声音清脆悦耳。
  • 玉飞:指的是在溪水上漂浮的云烟,形象地表现出轻盈的感觉。
  • 麦陇:指麦田,象征着丰收季节。
  • 鱼梁:指的是捕鱼的工具或地方,表示水边的生活状态。
  • 诛茅计:意为隐居或避世的计策,出自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桃源:典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指理想中的宁静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奕禧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归属,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平山道上》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诗人通过对阳光、微风、山水和丰收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恬静而美好的生活状态。开头两句“暖日晴风弄远晖,好山嘉树绿成围”以生动的画面展现出温暖的自然环境,给人以舒适的感受。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唤回僧梦蒲牢响,点破溪烟属玉飞”,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僧人的梦境和清脆的钟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唤醒人们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而“麦陇近秋垂穗熟,鱼梁向晚得鲜归”则进一步描绘了丰收的景象,体现出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两句“何人解作诛茅计,莫叹桃源客到稀”则引出了诗人的思考,隐喻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在诗人的眼中,理想的桃源生活虽然稀少,但却是值得追求的目标。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自然之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暖日晴风弄远晖:阳光明媚,微风轻拂,远处的光辉在自然中舞动。
    2. 好山嘉树绿成围:美丽的山和茂盛的树木围绕着四周,形成一幅完美的自然画卷。
    3. 唤回僧梦蒲牢响:僧人的梦被一声清脆的钟声唤醒,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4. 点破溪烟属玉飞:溪水上的烟雾被打破,犹如玉石般轻盈,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5. 麦陇近秋垂穗熟:麦田渐近秋季,麦穗低垂,象征着丰收的喜悦。
    6. 鱼梁向晚得鲜归:傍晚时分,渔夫归来,带着新鲜的鱼,表现出生活的富足。
    7. 何人解作诛茅计:诗人反思隐居生活的选择,感叹理解这种生活的人少之又少。
    8. 莫叹桃源客到稀:不要叹息桃源中的客人稀少,暗含对理想生活的珍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自然景象如“暖日晴风”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暖日、晴风:象征温暖和希望,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
  • 好山、嘉树:象征自然的美好与丰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蒲牢:象征人文情感的寄托,表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麦陇、鱼梁:象征丰收与生活的富裕,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桃源:象征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反映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暖日晴风弄远晖”中的“远晖”主要指什么?

    • A. 夕阳的余晖
    • B. 远处的光辉
    • C. 太阳光的闪烁
    • D. 星星的光辉
  2. “何人解作诛茅计”中的“诛茅计”指的是什么?

    • A. 反抗现实的计划
    • B. 隐居的生活方式
    • C. 追求名利的策略
    • D. 写作的计划
  3. 诗中提到的“桃源”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陶渊明
    • D. 白居易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理想社会与隐逸生活的美好。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

诗词对比

  1. 陈奕禧的《平山道上》与王维的《鹿柴》:
    • 都描绘了自然景观,表现隐逸的理想。
    • 陈奕禧更注重生活的细节和富足感,而王维则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空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以嗜酒爱风竹卜居此林泉为韵作十小诗 以梅送王尉 赵玉汝自作戏墨见寄各题六言其上·脊令 山中 其四 催雪 次韵宋尚书山居十五咏·驻屐亭 此君室 其一 次韵宋尚书山居十五咏·灿柯台 沁园春(寿赵尚书) 次韵酬因胜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放浊 聿字旁的字 行或使之 偏振 阿结尾的成语 解倦 洛蜀 心组字有哪些?带心的汉字大全_汉字偏旁学习 艸字旁的字 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樱的繁体字怎么写?樱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宝盖头的字 蛛丝鼠迹 丶的字有哪些?带丶的汉字大全 重字的笔顺怎么写?重字的笔画顺序详解 烟的笔顺怎么写?烟的笔画顺序详解 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以为耻 角洋 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