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丈人山诗》

时间: 2025-05-12 11:01:41

诗句

春冻晓鞯露重,夜寒幽枕云生。

岂是与山无素,丈人著帽相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1:01:41

原文展示:

春冻晓鞯露重,夜寒幽枕云生。岂是与山无素,丈人著帽相迎。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严寒使得早晨的鞯子上满是露水,夜晚的寒气让幽静的枕边云雾缭绕。难道这与山景没有关系吗?老丈人戴着帽子前来迎接。

注释:

  • 春冻:春天的寒冷。
  • 晓鞯:早晨的马鞍。
  • 露重:露水沉重,形容早晨湿气重。
  • 夜寒:夜间的寒冷。
  • 幽枕:幽静的枕边。
  • 云生:云雾缭绕,像是云生于暗夜。
  • 丈人:老者,常用来指尊敬的长辈。
  • 著帽:戴上帽子,表示出门迎客。

典故解析:

“丈人”在古诗中常常用作对长辈的尊称,反映出对老年人的尊重和亲近感。诗中描绘的春冬交替的景象,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都是唐诗中常见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真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和人情著称。他的诗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丈人山诗》创作于春寒时节,诗人可能在山中游览,感受到春天与冬天交替的气息,借此表达对自然的观察和对长辈的敬意。

诗歌鉴赏:

《丈人山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冬交替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春冻晓鞯露重,夜寒幽枕云生”以清新的晨露和寒冷的夜晚,描绘出春天初临时的清冷氛围,带给读者一种清新而又略显凉意的感觉。接下来的“岂是与山无素,丈人著帽相迎”则转向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切感,尤其是长辈的形象,带有温暖的情感。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这种对自然的描写不仅仅是对景物的呈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诗中的情感基调流露出一种宁静而又温馨的气息,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春冻晓鞯露重”:描绘早晨的寒冷和湿润,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 “夜寒幽枕云生”:夜晚的宁静与寒冷,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
    3. “岂是与山无素”:提出疑问,暗示自然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4. “丈人著帽相迎”:描绘长辈迎接的温暖场景,增添了亲切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描绘春天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长辈的崇敬和亲近,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关系。

意象分析:

  • 春冻:象征新生与希望,但也带来寒冷的现实。
  • 晓鞯:代表出行和生活的开始。
  • 露重:体现了春天的清新和湿润。
  • 丈人:象征着尊重和温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冻晓鞯露重”中“冻”字的意思是: A. 冷
    B. 热
    C. 干燥
    D. 湿润

  2. “丈人著帽相迎”中的“丈人”指的是: A. 老年人
    B. 小孩
    C. 青年
    D. 妇女

  3. 诗中描写的季节是: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李真的《丈人山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李真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而王维则更多展现了自然的静谧和孤独。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出不同的生活哲学和对自然的理解。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留别耿湋侯钊冯著 送顾秘书献书后归岳州 送韩都护还边 送惟良上人归江南(一作郢上人) 送姨弟裴均尉诸暨(此子先君元相旧判官) 送从舅成都丞广归蜀(一作李端诗) 途中遇雨马上口号留别张刘二端公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 送绛州郭参军 送从叔程归西川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上裁 交口荐誉 豕字旁的字 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颠沛流离 門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太阳黑子 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爿字旁的字 鸥梦 爱财舍命 金闺玉堂 包含摧的词语有哪些 尘相 犬字旁的字 自投网罗 一反既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