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2:40
原文展示: 洛水 罗邺 〔唐代〕 一道潺湲溅暖莎,年年惆怅是春过。 莫言行路听如此,流入深宫怅更多。 桥畔月来清见底,柳边风紧绿生波。 纵然满眼添归思,未把渔竿奈尔何。
白话文翻译: 一条清澈的河流溅起温暖的沙石,每年春天过去都让人感到惆怅。 不要说在路上听到这样的声音,流入深宫中更让人感到无尽的惆怅。 桥边的月亮清晰可见,柳树旁的风吹得绿叶泛起波纹。 即使满眼都是归乡的思绪,也无法拿起渔竿去钓鱼。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慨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这首诗《洛水》通过对洛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归乡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行旅途中,面对洛水的景色,触发了对时光流逝和归乡之情的感慨而作。唐代诗人常以自然景色寄托情感,洛水作为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常被用来象征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洛水为背景,通过对水声、月光、柳风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忧郁的氛围。诗中“年年惆怅是春过”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惆怅。后文通过“桥畔月来清见底,柳边风紧绿生波”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最后两句“纵然满眼添归思,未把渔竿奈尔何”,则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时光流逝与归乡之情的表达。通过对洛水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春天过去、时光流逝的惆怅,以及对归乡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年年惆怅是春过”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春天的美丽 B. 时光的流逝 C. 归乡的渴望 D. 宫廷生活的压抑 答案:B
“桥畔月来清见底”中的“清见底”形容的是什么? A. 桥 B. 月亮 C. 水 D. 柳树 答案:C
“纵然满眼添归思,未把渔竿奈尔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归乡的渴望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春天的喜爱 D. 对宫廷生活的向往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