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蒲泰亨四首》

时间: 2025-07-12 00:20:19

诗句

我已人间无所用,鬓飘霜雪眼生花。

东坡兄弟来虽晚,折箭堪除蚀月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0:20:19

原文展示:

我已人间无所用,鬓飘霜雪眼生花。
东坡兄弟来虽晚,折箭堪除蚀月蛙。

白话文翻译:

我在世上已经无所用处,鬓发上已飘满霜雪,眼中却依然闪烁着花般的光彩。东坡的兄弟虽然来得晚,但折断的箭却能除去那啃噬月光的青蛙。

注释:

  • :指鬓发,侧面的头发。
  • 霜雪:形容白发,暗示年老。
  • 生花:比喻眼神明亮、充满生气。
  • 东坡:指苏轼,因其号东坡,所以称为东坡兄弟。
  • 折箭:意指不再使用的箭,象征过去的战斗或斗争。
  • 蚀月蛙:比喻那些无所事事、啃噬美好事物的人或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因其独特的个性及艺术风格,被誉为“诗中第一人”。他的诗歌常以豪放、清新见长,极具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老年之际,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诗中提到的“东坡兄弟”指的正是苏轼,二人是生死之交,诗体现了深厚的友谊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整体上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谊的珍视。首句“我已人间无所用”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身为老人的他已不再有实质性的贡献,似乎在自我反省。接着“鬓飘霜雪眼生花”则表现出尽管年华已逝,内心依然充满生气与欣喜,这种对比既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也让人看到内心的丰盈与活力。

“东坡兄弟来虽晚”则展现了与苏轼的深厚情谊,尽管相聚的时机已迟,但情感依旧如故,令人动容。而“折箭堪除蚀月蛙”则是一种幽默且哲理的表达,象征着过去的一切已不再重要,反而是对生活中无所事事的无奈与豁达,折断箭矢也象征着放下了过去的纷争,宁愿享受当下的宁静。

整首诗在艺术上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已人间无所用:表达诗人感到自己在世上的价值已不再,暗示年老与无奈。
  2. 鬓飘霜雪眼生花:表现出尽管年纪已大,但内心依旧充满活力与美好。
  3. 东坡兄弟来虽晚:强调和苏轼的深厚友谊,纵使相聚的时机已晚,感情依旧。
  4. 折箭堪除蚀月蛙:告别过去的纠缠与斗争,象征放下与内心的平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眼生花”比喻眼神的灵动。
  • 对比:老人之态与内心活力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象征:箭象征过去的争斗,青蛙象征无所事事的生活态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人生的思考以及面对时间流逝的豁达态度,表达了诗人尽管年华已逝,内心依旧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雪:象征衰老与岁月的无情。
  • :象征美好与生机,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
  • :象征过往的战斗与挣扎。
  • 青蛙:象征生活中无所事事的消极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我已人间无所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无奈
    C. 愤怒

  2. “东坡兄弟来虽晚”中的“东坡”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3. 诗中提到的“蚀月蛙”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消极与无所事事
    C. 年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苏轼:两位诗人在风格上各具特色,黄庭坚的诗多表现内心情感与哲理思考,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洒脱和豪放的气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黄庭坚诗文集》
  • 《苏轼诗文集》

相关查询

浣溪沙 其三 浣溪沙 其八 题陈其年小影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其六 又答玄叟 浣溪沙·奉和范学功先生怀念许老原韵 浣溪沙 塔里木戈壁中忆阿克苏温宿之游 浣溪沙 浣溪沙 彤甫作黄山云海图,乞题 浣溪沙 春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撇旁的字 真枪实弹 殪仆 议斥 民族资本 艮字旁的字 洞鉴古今 寻枝摘叶 髡颅 屮字旁的字 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电火行空 漂泊无定 包含甘的成语 户字头的字 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