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示儿》

时间: 2025-04-26 20:32:09

诗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2:09

原文展示: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死后就知道一切都是空虚,然而我感到悲伤的是看不到全国的统一。希望王师北伐成功的那一天,家里的祭祀时不要忘记告诉我的父亲。

注释:

字词注释:

  • 死去:指去世,死亡。
  • 元知:原本知道,指死后所领悟的。
  • 万事空:一切事物都是虚空,没有实质。
  • :悲伤。
  • 九州:指中国,古代对中国的称谓,意指全国。
  • 王师:指朝廷的军队。
  • 北定:北伐,指向北方进军。
  • 中原:指黄河中游地区,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 家祭:家庭祭祀。
  • 告乃翁:告诉我的父亲。

典故解析:

  • “九州同”:九州是古代对中国疆域的称呼,诗中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 “王师北定中原”:历史上多次北伐的背景,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与对和平的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历史变迁,诗歌多反映家国情怀和个人遭遇,风格雄浑,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示儿》创作于陆游晚年,时值南宋战乱频仍,国破家亡,陆游心系国家,特别是在对抗金朝的北伐战争中,他寄希望于国家的统一与复兴。这首诗正是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忧虑与对父亲的孝心。

诗歌鉴赏:

《示儿》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对亲情的深厚眷恋。诗的前两句写死后的感悟,表面上看似是对生命虚无的思考,实际上却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分裂的痛苦感受。他对国家统一的渴望,正如父亲对儿子未来的期望,具有深刻的情感基调。后两句则展现了陆游对家庭祭祀的重视,表现了他对已故父亲的孝心与对家族传承的重视。整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是一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展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死去元知万事空”:死亡后才明白一切都是空虚,反映了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2. “但悲不见九州同”:悲伤的是看不到自己期望的国家统一,表达了对国家分裂的忧虑。
  3. “王师北定中原日”:期待朝廷军队能北伐成功,收复失地。
  4. “家祭无忘告乃翁”:在家祭时,不要忘记告知已故的父亲,体现了对亲情的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万事空”来比喻人生的虚无,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家国命运的关切,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亲人的孝心,强调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州”:象征国家的完整与统一。
  • “王师”:象征着国家的力量与希望。
  • “家祭”:象征着对先人的尊重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死去元知万事空”意指什么? A. 生命的虚无
    B. 国家统一
    C. 家庭团聚
    D. 个人成就

  2. “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王师”指的是? A. 诗人的父亲
    B. 朝廷的军队
    C. 诗人的朋友
    D. 外敌

  3. 诗中提到的“九州”是指? A. 地名
    B. 国家
    C. 家庭
    D. 个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陆游的《示儿》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陆游更侧重于家庭与国家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个人的悲苦与对历史的无奈。两者都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但角度和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八声甘州 留别阿字无兄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其一 题《饮水词》 八声甘州(送湖北招抚吴猎) 八声甘州 西楼九日 八声甘州 得马湛丈湖上来书,云将往庐山避暑。因挦扯六一东坡词句缀成一曲,寄呈博笑 八声甘州 写红梅寄钱默存教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羐的词语有哪些 炀耀 细嚼慢咽 俳优畜之 文字旁的字 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蟹慌蟹乱 得时 危而后济 行数墨寻 攴字旁的字 云愁雾惨 鲜开头的成语 金字旁的字 斗哄 尸结尾的成语 火字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众口如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