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琴僧知白》

时间: 2025-05-12 23:14:41

诗句

吾闻夷中琴已久,常恐老死无其传。

夷中未识不得见,岂谓今逢知白弹。

遗音髣佛尚可爱,何况之子传其全。

孤禽晓警秋野露,空涧夜落春岩泉。

二年迁谪寓三峡,江流无底山侵天。

登临探赏久不厌,每欲图画存於前。

岂知山高水深意,久以写此朱丝弦。

酒酣耳热神气王,听之为子心肃然。

嵩阳山高雪三尺,有客拥鼻吟苦寒。

负琴北走乞其赠,持我此句为之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23:14:41

原文展示:

送琴僧知白

吾闻夷中琴已久,常恐老死无其传。
夷中未识不得见,岂谓今逢知白弹。
遗音髣佛尚可爱,何况之子传其全。
孤禽晓警秋野露,空涧夜落春岩泉。
二年迁谪寓三峡,江流无底山侵天。
登临探赏久不厌,每欲图画存於前。
岂知山高水深意,久以写此朱丝弦。
酒酣耳热神气王,听之为子心肃然。
嵩阳山高雪三尺,有客拥鼻吟苦寒。
负琴北走乞其赠,持我此句为之先。

白话文翻译:

我听说在夷地(指南方)有琴已经很久,常常担心自己老死了也无法传承它。
夷地的人尚未识得琴,怎么会想到今天遇到知白来弹琴。
那遗留下来的音乐虽然像佛音一般可爱,何况这位年轻人能把琴曲完整地传承下去。
孤独的鸟在清晨警觉,秋天的露水湿润了野地;空旷的山涧在夜里,春天的泉水静静流淌。
我在三峡被贬谪两年,江水无底,山势高耸入天。
我登高望远,探赏美景乐此不疲,每次都想把它画下来留存眼前。
岂知山高水深的情意,久而久之只能用这根朱色的丝弦来表达。
酒酣耳热之际,神思飞扬,听着琴声让我心情肃然。
嵩阳山高耸,积雪三尺,有位客人抱着鼻子在寒冷中吟唱。
我背着琴北去,希望得到他的赠礼,请他把这句话先送给我。

注释:

  • 夷中: 指夷地,古称南方地区。
  • 知白: 知白是作者的一位朋友,擅长弹琴。
  • 遗音髣佛: 比喻琴声如同佛音,令人心醉。
  • 迁谪: 被贬谪,指作者因政治原因被降职到偏远地区。
  • 朱丝弦: 指琴弦,朱色象征着美好和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古代散文的风格,强调文学的通俗性和实用性。他的作品涵盖诗、文、词等多个领域,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送琴僧知白”作于欧阳修中年时期,正值他被贬谪至三峡之时。此诗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对友人的深情以及在艰难境遇中的乐观态度。琴不仅是音乐的象征,更是文人精神寄托的象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琴作为核心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执着和对友谊的珍视。开篇即以“吾闻夷中琴已久”引入,展现了他对夷地琴音的向往,流露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忧虑。诗中提到的“遗音髣佛”,不仅强调了琴声的美妙,更暗示了音乐能够超越时空的力量。

在描绘自然景色的过程中,作者运用生动的意象,如“孤禽晓警秋野露”与“空涧夜落春岩泉”,展现了三峡的秋冬之美,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心境。诗中反复出现的“登临探赏”与“酒酣耳热”,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失乐趣的态度。

最后两句“负琴北走乞其赠,持我此句为之先”则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期许与重视。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自然意象中,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乐观的情怀,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闻夷中琴已久: 我听说在南方有琴传承已久。
  2. 常恐老死无其传: 常常担心自己老死了也无法将其传承下去。
  3. 夷中未识不得见: 在南方的人们尚未识得琴,无法亲眼见到。
  4. 岂谓今逢知白弹: 怎么会想到今天遇到知白来弹琴。
  5. 遗音髣佛尚可爱: 那遗留下来的琴音如同佛音一般动人。
  6. 何况之子传其全: 更何况这位年轻人能够将琴曲完整地传承。
  7. 孤禽晓警秋野露: 清晨的孤鸟在警觉,秋天的露水湿润了田野。
  8. 空涧夜落春岩泉: 空旷的山涧在夜里流淌着春天的泉水。
  9. 二年迁谪寓三峡: 我在三峡被贬谪了两年。
  10. 江流无底山侵天: 江水深邃,山势高耸入云。
  11. 登临探赏久不厌: 我登高望远,探讨美景乐此不疲。
  12. 每欲图画存於前: 每次都想把美景画下来留存。
  13. 岂知山高水深意: 岂能理解这山高水深的深意。
  14. 久以写此朱丝弦: 久而久之只能用这根朱色的丝弦来表达。
  15. 酒酣耳热神气王: 醉酒之后神思飞扬。
  16. 听之为子心肃然: 听着琴声让我心情肃然。
  17. 嵩阳山高雪三尺: 嵩阳山高耸,积雪三尺。
  18. 有客拥鼻吟苦寒: 有位客人抱着鼻子在寒冷中吟唱。
  19. 负琴北走乞其赠: 我背着琴北去,希望得到他的赠礼。
  20. 持我此句为之先: 请他把这句话先送给我。

修辞手法:

  • 比喻: “遗音髣佛”将琴声比作佛音,强调其美妙。
  • 对仗: “孤禽晓警秋野露,空涧夜落春岩泉”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诗的音乐感。
  • 拟人: “孤禽晓警”赋予鸟以灵性,增强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琴声的传承与自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精神。诗中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展现了文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代表传统文化和音乐的象征。
  • 孤禽: 象征孤独与警觉,反映作者内心的情感。
  • 秋野露、春岩泉: 自然景色的描写,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知白”指的是谁? a) 欧阳修自己
    b) 一位擅长弹琴的朋友
    c) 一位诗人

  2. 诗的主旨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绘
    b) 表达对音乐和友谊的珍视
    c) 讲述个人的遭遇

  3. “遗音髣佛”中的“佛”用来比喻什么? a) 宗教信仰
    b) 琴声的美妙
    c) 自然景色

答案:

  1. b) 一位擅长弹琴的朋友
  2. b) 表达对音乐和友谊的珍视
  3. b) 琴声的美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李白欧阳修: 李白的诗往往充满豪情壮志,而欧阳修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对生活的思考。
  • 王维欧阳修: 王维的山水诗中常有哲理思考,而欧阳修则将音乐与自然融入生活,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文观止》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十二时/忆少年 十二时/忆少年 十二时/忆少年 十二时/忆少年 十二时/忆少年 十二时/忆少年 十二时/忆少年 十二时/忆少年 十二时 登钓台 十二时慢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篾黄 必要条件 金珰大畹 麦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包含冤的成语 鼠字旁的字 宏才远志 禅世雕龙 家丑不外扬 香字旁的字 游泮 诟骂 因果报应 一口咬定 至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