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4:07
奇峰万叠锁澄江,但见钓台天际。正凭眺愁云四起。忽感十年情思。鞭指燕山,剑挥越峤,都付西风泪。想当日五月披裘,不下元纁,只烟雨一竿而已。问如今有谁还记,指点濑头旧事。附托云霄,声闻岩穴,不独严光矣。笑客星犯座,太史应也附会。避利名利名仍有,何必黄昏过此。奋袖一歌,阴霾都散,明月秋如洗。许剑荒亭外,野鹤长空清唳。
高耸的奇峰层层叠叠,锁住了清澄的江水,只看到钓鱼台在天边。正凝望着,愁云四起,忽然怀念起十年的情思。手指着燕山,挥剑指向越峦,所有的思绪都化为西风中的泪水。想当年五月我披着皮衣,不下元纁(即红色丝绸),只有一竿烟雨而已。问现在还有谁记得,能指点那滩水边的旧事。寄托在云霄之上,声音传到岩穴,不止是严光的名声。笑着说客星犯座,太史也在附和。避开名利的人依然存在,何必在黄昏时光过这样的日子。振袖高歌,阴霾全部散去,明月如洗的秋天。许多剑客在荒亭外,野鹤在长空中清啼。
佟世南,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善于山水诗及抒情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怀,风格清新且富有哲理。
此诗作于诗人生活的一段时光中,可能是在其对往昔经历的追忆与思考之时,表达了对人生、情感和自然的深切感悟。
《十二时 登钓台》通过描绘奇峰与清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优美的意象层出不穷,展示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诗人借助“钓台”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渔樵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
在情感的表现上,诗人从忧愁入手,逐步展开对友情与往昔的追忆,尤其是对燕山与越峦的指向,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不舍。诗中“阴霾都散,明月秋如洗”的描写,则是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展现了清代山水诗的特点,兼具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形成一种和谐的美感。
诗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反思,传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中提到的“钓台”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繁华
B. 宁静隐逸的生活
C. 名利的追逐
D. 自然的狂野
“阴霾都散,明月秋如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沉重
B. 对未来的乐观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爱情的追忆
答案:1-B,2-B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佟世南的《十二时 登钓台》更注重情感的抒发,而王维则更多地体现了山水的静谧。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但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