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0:20
露下洗苍苔,颤帘风定。
北郭车声破幽静。
半生羁宦,早被轮蹄催醒。
那堪还对此,凄凉景。
酒散梦回,一时都省。
镜满霜华更愁病。
抚衾长叹,残夜鸣鸡相应。
起来犹自弄,镫前影。
露水打湿了青苔,轻轻摇动的帘子在微风中静止。
北面的城郭传来车马的声响,打破了这份幽静。
我在外漂泊了半生,早已被马蹄声催促而醒。
怎能再面对这凄凉的景象呢?
酒醒梦回,所有的事情都回到了我心中。
镜子里映出满脸的霜华,愈加让我感到忧愁。
抚摸着被子长叹,残夜中鸡鸣声应和着我的孤独。
起来后我依旧在灯前玩弄着自己的影子。
这首诗没有特别的典故引用,但其表述的情感和主题反映了清代士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年不详。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个人的孤独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此诗作于作者的漂泊生涯,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受。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头以“露下洗苍苔”勾勒出一幅清新的景象,接着“北郭车声破幽静”则引入了生活的喧嚣,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生活的孤独感,也暗示了内心的烦闷与无奈。
“半生羁宦”一句,诗人自述在外漂泊的经历,令人感到一种无根的漂泊感。而“怎堪还对此,凄凉景”则引发了对现状的深刻反思,凄凉的景象令他倍感失落。接下来的“酒散梦回”则表达了酒醒后的沉重与思绪的纷杂,镜中霜华的映照则是他对衰老的无奈与忧愁。
整首诗在描绘外部环境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个体内心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最后一句“起来犹自弄,镫前影”则充满了无奈与自嘲,虽起身面对现实,却仍然在灯下自我沉思,影子映照着他的孤独与惆怅。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场景,深入探讨个体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中“露下洗苍苔”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宁静的清晨
B. 喧闹的城市
C. 乡村的夜晚
答案:A
“半生羁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与无奈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霜华”象征着什么?
A. 年轻
B. 美好
C. 衰老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