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1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18:40
业缘在东震旦国,
参礼遍南赡部州。
欠明眼人与谈道,
就圆机士语九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东震旦国(即中国)所经历的缘分与生活。诗人遍访南方的各个地区,向不同的人请教学习,但却发现那些明智之人难以遇到,因而无法深入讨论道理。最终,诗人只能寻求那些圆滑世故的人的言论,接触到各类学说,但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真切的交流。
刘克庄,字子华,号玉山,宋代诗人,生于南宋,因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而闻名,尤其擅长于描写山水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刘克庄的诗作多反映了他在社会动荡和政治压迫下的感受,本诗写作于他的游历生涯,表达了他对人际关系和学问传承的思考。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对人际关系的无奈。开头两句简洁地描绘了诗人身处的东震旦国和他对南方各地的游历,显示出一种积极探索的态度。而后两句则转折,表现出对智慧之人的渴望与实际遭遇的落差。这种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深刻交流的渴求。
在艺术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反讽的手法,形成了一种从积极到消极的情感波动,让读者感受到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整首诗虽短,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促使人们思考真正的智慧与交往的真谛。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知识追求的渴望与对人际关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真知灼见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现实中难以获得这种真知的无奈。
选择题:诗人刘克庄生活在哪个朝代?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东震旦国”是指____。
判断题:诗人对“圆机士”的态度是积极的。(对/错)
陶渊明与刘克庄都是反映个人追求与社会现实的诗人,前者强调隐逸与自然,后者则更多地关注智慧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两者的作品都展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但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