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水龙吟四首 其三 清风明月之二》

时间: 2025-04-27 03:12:52

诗句

尘情多累尘身,斯心欲坠轻轻捧。

守更烛剪,挼搓襟皱,总归无用。

奁镜眉尖,荻花枕上,愈添沉重。

赖谁人婉约,堪怜憔悴,织今夜、巫山梦。

怎也不消总总。

著青罗、空阶磨踵。

清风幸惜,并邀明月,者般相宠。

替绾青丝,清澄眸水,分愁与共。

念萦肠况味,若非风月,竟无人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2:52

原文展示:

尘情多累尘身,斯心欲坠轻轻捧。
守更烛剪,挼搓襟皱,总归无用。
奁镜眉尖,荻花枕上,愈添沉重。
赖谁人婉约,堪怜憔悴,织今夜巫山梦。
怎也不消总总。著青罗空阶磨踵。
清风幸惜,并邀明月,者般相宠。
替绾青丝,清澄眸水,分愁与共。
念萦肠况味,若非风月,竟无人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感情的困扰与无奈。心中情感如同沉重的负担,让人难以承受。尽管努力修剪烛光、平整衣襟,这些都显得无济于事。镜子里的自己,眉尖上细微的忧愁和萧条的荻花似乎更添一层沉重。可怜的自己,谁能理解这份忧伤,只有在梦中与巫山的美景相会。时光流逝,青丝轻柔,清风和明月相伴,彼此珍惜。静静地编织着这些情愫,分享彼此的愁苦。若不是这清风明月,真不知道还有谁能够理解我的心情。

注释:

  • 尘情:世俗的情感或烦恼。
  • 轻轻捧:轻轻地托起,形容心思的脆弱。
  • 烛剪:指修剪蜡烛,隐喻对时间的把握。
  • 奁镜:化妆镜,象征对自我的审视。
  • 巫山梦:指代美好的梦想或情感寄托,源自古代关于巫山的美丽传说。
  • 青丝:指黑色的头发,象征青春和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荣江,现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情感真挚而深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面对清风明月,感受到深刻的孤独与思索,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挣扎与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水龙吟四首 其三 清风明月之二》展现了作者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剖析。开篇便以“尘情多累尘身”引出主题,直接表达了世俗情感带来的疲惫与压迫感。诗中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意象,如“烛剪”、“奁镜”、“荻花”等,展示出细腻的情感波动与内心的挣扎。尤其是“清风幸惜,并邀明月,者般相宠”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依赖与渴望,仿佛在寻求一份能够理解自己、共鸣的陪伴。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内心情感的反思,也有对自然美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通过清风与明月的意象,诗人将自己的愁苦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尘情多累尘身”——世俗的情感使人感到疲惫,暗示内心的苦闷。
  2. “斯心欲坠轻轻捧”——心中情感沉重,仿佛随时会坠落。
  3. “守更烛剪,挼搓襟皱,总归无用”——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现状。
  4. “奁镜眉尖,荻花枕上,愈添沉重”——镜中人和床头的荻花加重了内心的忧愁。
  5. “赖谁人婉约,堪怜憔悴,织今夜巫山梦”——渴求理解与陪伴,寄托在梦境中。
  6. “怎也不消总总”——内心的愁苦难以释怀。
  7. “著青罗空阶磨踵”——在空旷的台阶上徘徊,象征无奈。
  8. “清风幸惜,并邀明月,者般相宠”——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寻找慰藉。
  9. “替绾青丝,清澄眸水,分愁与共”——与自然分享忧愁,心灵的交流。
  10. “念萦肠况味,若非风月,竟无人懂”——若没有风月的陪伴,内心的苦楚无人能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风明月比作情感的慰藉。
  • 拟人:清风与明月被赋予了情感,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 对仗:如“清风幸惜,并邀明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旨在表达一种深刻的孤独感与对理解的渴望,借助自然的意象来抒发内心的愁苦与无奈,展现现代人对于情感关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情:象征世俗与纷繁的感情。
  • 清风明月: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慰藉。
  • 青丝:象征青春、美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尘情多累尘身”意指什么?

    • A. 快乐的爱情
    • B. 世俗的感情带来的疲惫
    • C. 对自然的热爱
    • 正确答案:B
  2. “奁镜眉尖”中“奁镜”指的是什么?

    • A. 窗户
    • B. 化妆镜
    • C. 明亮的星星
    • 正确答案:B
  3. 诗中表达了对谁的渴望?

    • A. 自己
    • B. 自然
    • C. 理解与陪伴
    • 正确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崔荣江的《水龙吟四首 其三 清风明月之二》均表达了对月亮的思考,但李白的诗歌更显豪放与洒脱,而崔荣江则更多展现了细腻与沉重的情感。两者在意象运用上都体现了对自然的依赖,但情感的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崔荣江《现代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入门》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三登乐·路转横塘 老态 送滕子昭绩溪罢归 案上梅花二首 其二 一篙 巾子山又雨 偶至东堂 珠塘 藻侄比课五言诗,已有意趣,老怀甚喜,因吟 题米元晖吴兴山水横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男半女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六场通透 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片字旁的字 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匡栏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急暴 卫畿 火热水深 朝种暮获 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包含款的词语有哪些 黑水洋 龙字旁的字 不腆之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