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3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35:12
依然这后村翁,阿谁改换新曹号。
虚名砂砾,旁观冷笑,何曾明道。
吟歇后诗,说无生话,热瞒村獠。
被儿童盘问,先生因甚,身顽健年多少。
不茹园公芝草。不曾餐安期瓜枣。
要知甲子,陈抟差大,邵雍差小。
肯学痴人,据鞍求用,染髭藏老。
待眉毛覆面,看千桃谢,阅三松倒。
依然是那位后村的老翁,谁又更换了新的名字呢?
虚名如砂砾,旁人冷眼旁观,何曾明白真道。
吟咏止后,谈论无生之事,热衷于村里的闲聊。
被孩子们询问,先生您为何如此,年纪到底有多大?
不吃园里的灵芝草,不曾尝过安期的瓜果。
要想知道甲子,陈抟算是大,邵雍算是小。
愿意学习痴人,骑着马去求知,染白的胡须隐藏了年老。
待到眉毛遮住面容,看看千桃凋谢,阅览三松却倾倒。
刘克庄,字子坚,号山人,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古文,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对世事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癸丑年,诗人回到明道祠,回忆往事,感慨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虚幻,反思自身的追求与价值。
《水龙吟 其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思考。诗的开头以村翁为引,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在村中生活的老者,他的经历与思考引发了诗人的感慨。诗中提到的“虚名砂砾”一语,揭示了社会上许多人的名声与地位的虚幻,暗示了人们常常被表象所迷惑,未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
诗人自问自答,面对孩子们的疑惑,反映出他对生命的思考。他承认自己没有追求那些虚无的名利,宁愿保持真实和纯粹。他借助历史人物来阐述人生态度,陈抟和邵雍象征着智慧与追求,诗人则是对这一理念的继承与反思。
结尾的意象“千桃谢,三松倒”更是生动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给人以深刻的警示:人生如桃花般短暂,须珍惜当下。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追求,强调真实与内心的追求远比名利重要。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反思生活的意义。
诗中“虚名砂砾”意指什么?
A. 名声重要
B. 名声微不足道
C. 知识丰富
D. 生活艰辛
“被儿童盘问”反映了什么?
A. 诗人的年纪
B. 孩子的无邪与好奇
C. 村子的生活
D. 诗人的困惑
答案:1-B; 2-B
与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者都涉及人生的感慨,但刘克庄更注重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对社会的批判,而王之涣则体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人生理想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