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1:45
作者: 王维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
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
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
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
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
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四达竟何遣,万殊安可尘。
胡生但高枕,寂寞与谁邻。
战胜不谋食,理齐甘负薪。
予若未始异,讵论疏与亲。
浮空徒漫漫,泛有定悠悠。
无乘及乘者,所谓智人舟。
讵舍贫病域,不疲生死流。
无烦君喻马,任以我为牛。
植福祠迦叶,求仁笑孔丘。
何津不鼓棹,何路不摧輈。
念此闻思者,胡为多阻修。
空虚花聚散,烦恼树稀稠。
灭相成无记,生心坐有求。
降吴复归蜀,不到莫相尤。
我内心的微小念头如同尘埃一般轻微,清晨的露水却落在我身上。
当我如此看到阴暗的境界,何处才能安放我这个人呢?
固执地认为有障碍,难道追求空无就可以放下宾客?
洗净心灵又何能解脱,领悟道理却正处于迷津。
因为爱而生病,从贪欲开始感到贫困。
色声并非虚幻,浮华其实就是我的真实。
四面八方的事物究竟要如何去除,万千的差异又何必在乎尘世?
胡生高卧不觉孤寂,寂寞的他又与谁为邻?
打胜仗却不谋食,理智与情感甘愿背负薪水。
我若未曾不同,又何必论及疏远与亲近。
浮空的状态徒然漫长,漂浮的事物又有何定呢?
无论乘坐或是乘者,所谓的智者就如同舟子。
难道舍弃贫困与病痛的境地,就不会疲惫于生死的流转?
无须烦恼你对马的比喻,任我随意当作牛。
为迦叶植福祠,求仁竟笑孔丘。
何处的水流不鼓棹,何条的道路不遭摧残?
思考此事的人,为什么要多加阻碍修行?
虚无的花聚散,烦恼的树木稀少而繁茂。
灭去形相成无记,生出心来却坐有求。
降吴复归蜀,若不到达就不必相互指责。
作者介绍: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他的诗歌兼具自然美和哲理思考,尤其擅长写山水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维晚年,可能是在他生病时所作,表达了对生命、疾病、孤独与修行的思考。通过与胡居士的对话,反映了他对修道的理解与追求。
王维的《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通过对生与死、贫与富、孤独与亲密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生命本质的理解。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微尘念”、“朝露身”,寓意内心细微的情感与外在世界的变化。这种对比让人深刻体会到人心与自然的关系,诗人在病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进而引发对道理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因爱果生病”,揭示了对情感的执着可能导致的痛苦,反映出人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迷惑与追求。王维用“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来表达一种超越物质的哲学观,强调内心的真实与宁静。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韵味,使用了大量的比喻与象征,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贫病”的思考,王维不仅在探讨个人的生死问题,也在反映社会对于物质的追求与精神的追寻。这种对比与思考让读者在品味诗词的同时,也能反思自身的生活与价值观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如何面对生命中的苦难与孤独,强调内心的修养与对真正自我的追求,体现出王维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和对道理的体悟。
诗词测试:
王维的这首诗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A. 友情
B. 孤独与修行
C. 物质财富
“因爱果生病”中的“爱”指的是什么?
A. 对金钱的爱
B. 对情感的执着
C. 对名利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迦叶”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
C. 权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与杜甫在诗风上有很大不同,王维的诗常常表现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人生困境。在王维的诗中,常常可以找到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与哲理思考,而杜甫则在诗中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