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03:0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03:07:14
早行见萤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浅草时双起,深丛忽独明。
情知晓月淡,意欲照人行。
扇扑高无奈,风斜半欲横。
书帷吾已嬾,不拟著囊盛。
在清晨的草地上,萤火虫成双成对地飞起,深丛中的光点忽然显现。
我知道天色已经微亮,月光变得淡薄,我想借着它的光照亮前行的路。
扇子不断挥动,却无奈高处的风斜着吹来,似乎要把我吹走。
书房的帷幕已经拉开,我懒得去装进囊中。
在古代,萤火虫常被用作夜间的指路光,象征着希望与指引。诗中提到的“晓月淡”暗示着黎明的来临,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作者介绍:
杨万里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田园风光和人情世态,常常融入个人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早行见萤》创作于作者的早晨散步之时,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萤火虫的光亮,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
《早行见萤》是一首描写清晨自然景象的诗,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晨光中的萤火虫,展现了早晨的宁静与美丽。诗的前两句表现了诗人早晨散步时看到的萤火虫成双成对在草丛中闪烁的景象,既生动又富有韵味,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晨光的感慨,虽然月光已经淡去,但他仍想借着微弱的光亮继续前行,展现了追求光明与希望的精神。在最后两句中,诗人通过“扇扑高无奈”和“书帷吾已嬾”的描写,表达了对当下环境的感受以及内心的懒散与惬意,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是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浅草时双起”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诗人为什么不想“著囊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早行见萤》与杜甫的《登高》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而《登高》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两者风格迥异,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