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2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26:12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作者:李白 〔唐代〕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连短亭。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迷蒙的清晨或黄昏,平林中的烟雾如织物般绵延,寒山一带则呈现出忧伤的碧色。夜色渐渐笼罩高楼,有人在楼上愁苦思念。玉阶前空无人影,归巢的鸟儿飞得急促。此时,归家的路在何方呢?长亭与短亭相连,似乎都在指向那条不知归途的路。
作者介绍: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豪放飘逸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友谊等主题,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不羁的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李白一生中流浪的时期,或许是他在某个寒冷的黄昏或清晨,经过一片林地时所作。自然环境的描绘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也表达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是李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生感受的经典之作。诗中开篇便以“平林漠漠烟如织”的生动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仿佛置身于一幅画卷中,烟雾缭绕,令人神往。接着,诗人通过“寒山一带伤心碧”表达了内心的忧伤,山的碧色不仅是自然的呈现,更是情感的折射。
在“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中,夜色的降临带来了孤独与愁苦,诗人通过描写高楼上的人来引发读者的共鸣,仿佛每个人都在寻找归属和安慰。接下来的“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再次加深了这种孤独感,空荡的台阶和急促归巢的鸟儿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两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则将全诗推向高潮,长亭与短亭的连接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种种选择与迷茫。整首词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引入,逐渐转向深刻的人生思考,展现了李白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邃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展现出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基调,同时也反映了对归属的渴望。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交织,构成了诗中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体现了李白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诗词测试:
关于“平林漠漠烟如织”的理解,以下哪个选项最符合诗意?
“寒山一带伤心碧”中“伤心”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长亭连短亭”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和唐代文学的背景。
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短亭。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míng)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平林:平原上的林木。漠漠:迷蒙貌。烟如织:暮烟浓密。伤心:极甚之辞。愁苦、欢快均可言伤心。此处极言暮山之青。暝色:夜色。 玉阶空伫(zhù)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连短亭 一作:更短亭) 玉阶:玉砌的台阶。这里泛指华美洁净的台阶。伫立:长时间地站着等候。归:一作“回”。长亭更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更”一作“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