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1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19:22
乐天吾所敬,挂冠方一年。
家事能几何,处置有后先。
始卖南坊园,次卖东郭田。
末乃货其庐,缗钱可三千。
不为子孙计,冀可了目前。
呜呼古之人,未易相比肩。
颜子附郭外,不闻鬻其阡。
渊明松菊迳,仲蔚蓬莱间。
阙一尚不可,而况尽弃捐。
先生果何心,达者未必然。
适斋坚主人,归卧甬水边。
家中无留贸,饥食困即眠。
不可学其可,已省区中缘。
嗟哉我何人,爱慕此二贤。
素贫乏常产,晚有屋数椽。
圣君不忍弃,未许车高悬。
月散官中粟,不蓄棒余钱。
性复喜宾客,日日罗槃筵。
万事不挂眼,尚为诗所缠。
山上列花木,山下疏清泉。
终日自逍遥,濠上乐亦全。
起予者谁欤,三诵达哉篇。
我敬佩乐天,辞官已一年。
家中事务能有多少,处理时有先后。
起初卖掉南坊的园子,接着卖掉东郭的田地。
最后把自己的房子也卖了,得了三千钱。
我并不是为子孙打算,只想解决眼前的困境。
唉,古人是难以相比的。
颜渊住在城外,听说他并不卖田地。
渊明在松菊间闲游,仲蔚在蓬莱之间。
连一处房子都不愿意放弃,更何况全都抛弃呢。
先生究竟是何用心,达者未必如此。
适斋的主人,归来卧于甬水之滨。
家中没有留存的贸易,饥饿时吃困时眠。
不可学习他们的可行之处,已省却了其中的缘故。
唉,我算是什么人,仰慕这两位贤者。
本身贫穷,常常没有积蓄,晚年也只有几间屋子。
圣明的君王不忍心抛弃我,未许我高车华服。
月里分散的官粟,不愿留着多余的钱。
性格喜好接待宾客,天天摆设筵席。
万事都不放在心上,仍旧被诗所缠绕。
山上种满花木,山下清泉潺潺。
终日自得其乐,在濠水之上也十分快乐。
谁来唤醒我呢,三遍诵读这《达哉篇》。
姜特立,宋代诗人,以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这首诗是在作者对王维、陶渊明等古代隐士的敬仰中写成,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社会的反思。
姜特立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又对现实的无奈感到深深的惋惜。诗中通过对乐天和渊明的描绘,传达了对古代隐者的敬仰之情,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反思。
全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描绘了隐者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开篇即以乐天的生活状况引入,接着逐步展开对隐者的生活理想与处境的对比,最后以对自己处境的反思作为结束,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表达手法上,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隐者与世俗生活的割裂。同时,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执着,深刻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思想状态。诗人虽身处繁华,却向往清静,最终选择以诗歌寄托自己的情感,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的深刻敬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无奈的感慨,展现了士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姜特立在诗中提到的“乐天”指的是哪位诗人?
诗中提到的“阙一尚不可”意指什么?
诗人主要表现了对哪种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