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2:3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2:36:44
不离西阁二首
杜甫
江柳非时发,江花冷色频。
地偏应有瘴,腊近已含春。
失学从愚子,无家住老身。
不知西阁意,肯别定留人。
西阁从人别,人今亦故亭。
江云飘素练,石壁断空青。
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
平生耽胜事,吁骇始初经。
不离西阁二首
杜甫
江边的柳树在这个季节不应发芽,江边的花朵色彩冷淡而频繁。
这地方偏僻,应该有瘴气,腊月将至,春意已然在心中萌芽。
失去学业的我跟随愚笨的孩子们,无家可归,年纪已大。
不知道西阁的意图,怎么会分开便不再留人?
西阁人已经离开,而我也在这老旧的亭子里。
江边的云彩像飘荡的白练,石壁在天际显得青翠欲滴。
沧海最早迎接太阳,银河也倒映着星星。
我一生沉迷于美好的事物,唉,惊叹于我最初的经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其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与人民的疾苦,风格沉郁悲壮,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不离西阁》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荡时期,诗人身处困境,常常感受到孤独与无奈。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孤寂,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不离西阁》两首诗以写景抒情为主,透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索。首诗以“江柳非时发,江花冷色频”开头,描绘了江边柳树与花朵的异样情景,给人以不合时宜之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困惑。接下来的“失学从愚子,无家住老身”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因战乱而失去学业、无家可归的悲惨处境。诗人在“西阁”这一意象中,体现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情感展开得细腻而深刻。
第二首诗通过“江云飘素练,石壁断空青”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与诗人内心的孤寂,构建出一种对比的美感。诗中“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则展现了一种宏大的宇宙观,仿佛在提醒诗人,即便身处困境,人生依旧要向前看,向光明的未来努力。整首诗在这一自然景象的映衬中,更加突显出诗人的情感波动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江柳非时发,江花冷色频。
描绘江边的柳树和花朵,表现出一种不合时宜的感觉,暗示诗人心境的失落。
地偏应有瘴,腊近已含春。
描述地理环境的偏僻,暗示着瘴气的存在,表现出生活的艰辛。腊月的到来,却也透露出春天的气息,展现出希望。
失学从愚子,无家住老身。
直白地表达诗人因时局动荡失去学习机会的无奈与孤独。
不知西阁意,肯别定留人。
西阁象征着分离与孤独,诗人对这一情境感到困惑和无奈。
西阁从人别,人今亦故亭。
表达了西阁人已离去,自己也在老旧的亭子中。
江云飘素练,石壁断空青。
描述自然景象,白云如练,石壁青翠,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
通过宇宙间的景象,表达一种宏大的感受,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平生耽胜事,吁骇始初经。
诗人自述对美好事物的沉迷,也感叹初次经历的震撼。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沉思,表达了在困境中对希望的渴望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不离西阁》中的“江柳非时发”是什么意思?
杜甫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沧海先迎日”中,沧海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