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4:22
信使频驱传,元戎罢枕戈。
茅茨随处有,禾稼望中多。
寓客时吴语,丰年半楚歌。
泰然真乐土,谁为挽天河。
信使频繁出发传递消息,元帅也终于可以安下心来不再枕戈待旦。
茅草屋随处可见,田间的禾稻长势喜人。
在异乡的客人中有人说着吴语,丰收的年头里又听到一半楚地的歌声。
安宁的地方真是乐土,谁又来挽救天上的河流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曾协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著称。其诗多表现对乡土、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逸。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暮春时节,正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之际,诗人在此时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
曾协的《暮春杂咏八首 其六》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暮春时节的宁静与丰收。全诗以“信使频驱传,元戎罢枕戈”开篇,暗示了战事的结束,带来了和平的安宁。诗人在这个安宁的环境中,细腻地描绘了乡村的景象:茅草屋随处可见,禾稼长势良好,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
“寓客时吴语,丰年半楚歌”一句,将远道而来的客人与丰收的喜悦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人们在安宁的环境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吴语和楚歌的出现,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恋之情,彰显了文化的传承与地方特色。
最后一句“泰然真乐土,谁为挽天河”不仅感叹了生活的美好,也似乎在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秩序的尊重与无奈。整首诗在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思,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描绘了乡村的美好,同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和谐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信使频驱传”指代什么?
“丰年半楚歌”意指什么?
“泰然真乐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曾协与杜甫的诗作都表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但曾协更偏向于宁静安逸的描绘,而杜甫则常常反映社会动荡中的忧虑与关怀。两者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对春天的感受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