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杂曲歌辞。桃花行》

时间: 2025-04-26 20:45:09

诗句

桃花灼灼有光辉,无数成蹊点更飞。

为见芳林含笑待,遂同温树不言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5:09

杂曲歌辞:桃花行

原文展示

桃花灼灼有光辉,无数成蹊点更飞。为见芳林含笑待,遂同温树不言归。

白话文翻译

桃花绚烂夺目,光辉照耀,花瓣像无数的星星,纷纷飘落。为了见到那芳香的树林,我在树下微笑等待,因此和温暖的树木一起,不愿回去。

注释

  • 灼灼:形容光辉鲜艳。
  • 成蹊:成就小路,指花瓣落下形成小路的样子。
  • 芳林:芬芳的树林。
  • 温树:温暖的树木,暗指春天的景象。
  • 不言归:不愿回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典故解析

“桃花”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常象征着美好、爱情以及春天的到来。桃花的盛开预示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着年轻人的爱情和梦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颋,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生平事迹不多,但作品颇具个性,常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诞生于春天,正值桃花盛开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桃花的美丽,表达对春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期待。

诗歌鉴赏

《桃花行》以其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浪漫。诗中“桃花灼灼”二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眼前就能看到那一片片盛开的桃花,绚丽夺目。接着“无数成蹊点更飞”,用“成蹊”形象地描绘了花瓣飘落的场景,增添了诗的动感,似乎在告诉我们生命的流转与美好瞬间的珍贵。

接下来的“为见芳林含笑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渴望,仿佛在呼唤春天的到来,呼唤万物复苏之时的欢愉。最后一句“遂同温树不言归”,则更是透露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留恋的情感,诗人宁愿和温暖的树木一起待在这个美丽的春日,而不愿意返回现实的生活。

整首诗在音韵上也十分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情感流畅自然,使人心生向往。诗人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蕴含了深厚的感情与思考,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温暖与爱情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桃花灼灼有光辉:描绘桃花的美丽,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2. 无数成蹊点更飞:形象地表现花瓣如星光般洒落,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3. 为见芳林含笑待: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情感真挚。
  4. 遂同温树不言归:传达了对温暖时光的留恋,流露出淡淡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桃花比喻为光辉的形象,展现出鲜艳夺目的美。
  • 拟人:将树木赋予“温暖”的属性,增强了诗的情感色彩。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桃花的描绘,表达了春天的美丽,生命的希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爱情与春天的生机。
  • 芳林:代表美好、宁静的自然环境。
  • 温树:象征温暖的情感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桃花灼灼”中的“灼灼”主要形容什么?

    • A. 颜色
    • B. 光辉
    • C. 大小
  2. 诗中“为见芳林含笑待”的意思是?

    • A. 期待美好事物
    • B. 失落和惆怅
    • C. 感到无聊
  3. “遂同温树不言归”的情感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现实的不满
    • B. 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C. 对春天的厌倦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思。
  • 李白的《庐山谣》,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对比《桃花行》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用自然景象抒发情感,但《桃花行》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爱情的期盼,而《静夜思》则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的情绪。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诗经》
  3. 《中国古典诗歌概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濠上斋二绝 题濠上斋二绝 偶成 偶成 判官厅新建寿乐堂 和孔司封题蓬莱阁 题松禅相国书画卷 和赵阅道游海云山 吴江太湖笠泽虹桥 月夜寄怀子搢二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众口交荐 专列 喻以利害 楚结尾的成语 韭字旁的字 不识泰山 风尘之变 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吞墨 磨砻淬励 提手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无所不有 网关 不可更新资源 贝字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包含岂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