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1:1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1:17:36
顾影真成踏雪鸿,萧然指爪任西东。
繇来此世皆羁旅,岂独今朝是寓公。
细雨角巾思有道,薄田秫米愧无功。
相过幸勿谈时事,两耳曾经一喝聋。
我独自映照,仿佛如同踏雪的鸿雁,
心中清冷,随意指向东西方向。
自古以来,这世间都是漂泊之地,
难道今天的我才是这个寓公?
细雨洒落,角巾轻覆,思绪中似有道理,
然而薄薄的田地和稻米,心中却感到无功而愧。
相逢时请别谈时事,我的耳朵早已因一声喝斥而失聪。
黄毓祺(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字廷贞,号白云山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抒情。
《村寓》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个人的漂泊与孤独,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现实的反思。
《村寓》是一首抒发个人孤独与漂泊之感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喧嚣世界中的孤独和无奈。首联“顾影真成踏雪鸿”通过比喻传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深刻理解,犹如鸿雁在寒冬中孤独地追逐,显现出一种淡淡的悲哀。接下来的“萧然指爪任西东”,更是突显出诗人对命运的无奈,随意而行,似乎已无所谓。
中间两句反映了诗人的人生观,强调“此世皆羁旅”,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漂泊与无常,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而“岂独今朝是寓公”则突显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命运的相对性,表明无论何时,都是在外漂泊的旅人。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希望在相逢时能少谈时事,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厌倦与隔绝,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的冷漠。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哲理,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的思索与对现实的逃避,构成了一幅孤独而又深刻的生命画卷。
顾影真成踏雪鸿:
萧然指爪任西东:
繇来此世皆羁旅:
岂独今朝是寓公:
细雨角巾思有道:
薄田秫米愧无功:
相过幸勿谈时事:
两耳曾经一喝聋: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漂泊的反思与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村寓》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细雨”象征什么?
“岂独今朝是寓公”中的“寓公”指代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