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2:36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熬洒沧波耗,征输泽国贫。
婴罗矜示子,连策借能臣。
拜手觚棱晓,浮舟狼汤春。
东南待苏意,别酒莫逡巡。
全诗翻译:
随着江河的波浪涌动,运送的重担使得泽国日益贫困。虽然有婴儿般的无辜和可怜,但仍希望能借助有才之士来改善现状。早晨在觚棱前行礼,乘坐着小舟在春天的河流上漂浮。东南方期待着苏醒的希望,临别时不应迟疑饮酒。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他在仕途上历经波折,深知国家治理之艰,故其诗作多反映政治、民生及个人理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朱职方出任江淮运监之际,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期望。诗中既有对政治现状的忧虑,也有对友人前程的寄托。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和对友人未来的期待。开头两句“熬洒沧波耗,征输泽国贫”直接揭示了国家的财政困境,水波的涌动象征着经济的动荡,暗示了社会的不安与贫困。接下来“婴罗矜示子,连策借能臣”中的“婴罗”则巧妙地引入了对年轻一代的期待,表达了希望借助有才之士来改善困境的愿望。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更为个人化的情感,描写了早晨的敬酒仪式和即将分离的情景,体现了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伤感。“东南待苏意,别酒莫逡巡”中的“苏意”不仅是对自然复苏的期待,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情感真挚,层次分明,既有对国家的忧虑,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政治关怀和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及对友人的深切祝福,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和个人情感的丰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泽国”指的是哪个地方?
A. 贫瘠之地
B. 水乡或湿地
C. 山区
D. 沙漠
“东南待苏意”中的“苏”指的是什么?
A. 复苏
B. 希望
C. 离别
D. 贫困
诗人对国家的态度是:
A. 满不在乎
B. 充满忧虑
C. 无所谓
D. 期待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两首诗都涉及送别的主题,但司马光的《送朱职方提举江淮运监》更注重对国家现状的反思,而李白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个人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