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7:18
作者: 刘文如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开匣拜遗容,凄然心暗伤。
未及见慈亲,惟见图卷长。
夫子秉遗教,显亲早名扬。
当年课夜读,教以古文章。
治家似钟郝,半典嫁时裳。
聚得千卷书,训以石室藏。
夫子成德器,终天忆北堂。
四祭陈五鼎,举爵每徬徨。
哀哉寸草心,难报春晖光。
于今选楼上,即是古墨庄。
圣恩酬母德,更图一品妆。
打开匣子拜访遗留的容颜,心中凄凉不已。
未曾见到慈爱的母亲,只看到长长的书卷。
老师秉承先人遗教,早已为父母显名。
当年在夜间读书,是教我古人的文章。
治理家庭如同钟郝,半是嫁妆的时装。
聚集了千卷书籍,教诲都在石室中。
老师成就了德才,永远铭记北堂。
祭奠的四鼎,举杯时心中徬徨。
哀哉这寸草之心,难以报答春日的光辉。
如今在楼上,正是古代的墨庄。
圣恩回报母德,更想图一品妆。
作者介绍: 刘文如,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家庭的重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教育的感激之情,尤其是在古代,家教对人的成长影响深远,诗中表达了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慨。
这首诗以“石室藏书图”为引,展现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与感激之情。诗的开头便通过“开匣”引入,象征着打开心灵的匣子,揭示出内心的痛苦与哀伤。母亲的身影虽未能见到,但书卷的存在让人倍感亲近,承载着浓厚的情感。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回忆起老师的教诲,强调了知识与教育的重要性,表现了对父母教导的感激。
整首诗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千卷书”、“四祭陈五鼎”等,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诗人在表达哀思的同时,也展现出对未来的期望,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最后的“圣恩酬母德”,则是对母亲恩情的回报,体现出对家庭和母爱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与感恩,表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的责任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夫子”指的是谁?
A. 孔子
B. 诗人的父亲
C. 诗人的老师
答案: A
“寸草心”的意思是?
A. 细微的心意
B. 巨大的爱心
C. 无私的奉献
答案: A
“圣恩酬母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老师的感激
B. 对母亲的回报
C. 对朋友的感激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文如的《题石室藏书图》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在主题上都涉及对往事的回忆和对亲人的思念,前者侧重于对母亲教诲的感激,后者则是对友人和往昔的追忆。两者都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