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高远亭》

时间: 2025-04-29 01:15:15

诗句

戍古城荒地势雄,一亭分半庾楼东。

庐山面目今真识,江汉朝宗此会同。

司马宅荒惟苦竹,元规尘远尚古风。

胡尘只隔淮河在,谁为长驱一扫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15:15

原文展示:

题高远亭
作者: 刘过 〔宋代〕

戍古城荒地势雄,一亭分半庾楼东。
庐山面目今真识,江汉朝宗此会同。
司马宅荒惟苦竹,元规尘远尚古风。
胡尘只隔淮河在,谁为长驱一扫空。


白话文翻译:

在古城的荒凉地带,地势雄伟壮阔,一座亭子将庾楼的东面一分为二。
如今我真正领会到庐山的面貌,江汉的水流在此交汇相融。
司马的宅邸如今荒废,只有苦竹在孤独生长,
元规的遗迹虽远离尘世,但仍保持着古老的风范。
胡人的侵扰只隔着淮河,究竟有谁能长驱而来,一扫这片空旷?


注释:

  • : 指守卫的军队,此处指古城的守军。
  • 荒地: 荒凉的土地,描述古城的萧条景象。
  • 庾楼: 可能指庾信的楼阁,庾信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
  • 庐山: 庐山为著名山脉,象征高远美丽的自然景观。
  • 江汉: 指江水与汉水,古代著名的水系地带。
  • 司马宅: 指司马迁的住处,象征文化的衰落。
  • 元规: 指元规(元稹),古代著名诗人。
  • 胡尘: 指外族的侵扰和战乱,反映当时社会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字季华,号东皋,宋代诗人,以诗歌清新而有个性著称,曾任职于地方官府。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与南宋建立之际,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在高远亭写下此诗,既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文化衰落的感慨。

诗歌鉴赏:

《题高远亭》一诗,以高远亭为引子,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的自然与历史交融的图景。诗的开头通过“戍古城荒地势雄”展现了荒凉的古城与雄伟的地势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苍凉与壮美共存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庐山面目今真识”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深刻体验,庐山在诗中的象征意义不仅是自然美,更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江汉朝宗此会同”一句,展示了自然与文化的交汇,江汉河流的交融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与今昔的对比。此时,诗人不禁联想到司马迁的宅邸和元稹的古风,提出了对历史文化的怀念与忧虑,反映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最后一联“胡尘只隔淮河在,谁为长驱一扫空”,更是直接点出时局的动荡,外族的侵扰让诗人感到无力与无奈,表达出一种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渺茫。

整首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故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忧虑,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戍古城荒地势雄: 描绘古城的荒凉与雄伟的地势,构建出一种苍凉的氛围。
  2. 一亭分半庾楼东: 亭子的存在分隔了庾楼,形成一种景物的对比与和谐。
  3. 庐山面目今真识: 诗人通过观察庐山,获得了对自然的深刻领悟。
  4. 江汉朝宗此会同: 自然景观的交汇象征着文化的结合与历史的延续。
  5. 司马宅荒惟苦竹: 司马的宅邸已荒废,只有苦竹在生长,表现出文化的衰落。
  6. 元规尘远尚古风: 元稹的古风尚存于世,表现出对古代文化的怀念。
  7. 胡尘只隔淮河在: 胡人的侵扰虽远,但依然对古城构成威胁。
  8. 谁为长驱一扫空: 对未来的无奈与忧虑,表达诗人对时局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对古城的荒凉与高远亭的雄伟进行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象征: 庐山、江汉等自然元素象征着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变迁。
  • 排比: 通过“司马宅荒惟苦竹,元规尘远尚古风”,增强了诗句的气势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对文化衰落的忧虑以及对时局动荡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城: 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积累。
  • : 代表着人文景观与自然和谐的结合。
  • 庐山: 意象丰富,象征着高远、壮丽与深邃的文化底蕴。
  • 江汉: 代表着历史的交汇与文化的融合。
  • 苦竹: 象征着坚韧与孤独,隐喻文化的坚守与不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城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元代
  2. “江汉”指的是哪两条河流的交汇?

    • A. 长江与黄河
    • B. 汉水与江水
    • C. 淮河与汉水
    • D. 黄河与淮河
  3.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着文化的衰落?

    • A. 庐山
    • B. 苦竹
    • C. 司马宅
    • D. 高远亭

答案:

  1. B. 宋代
  2. B. 汉水与江水
  3. C. 司马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 《登高》: 杜甫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出社会的动乱。

诗词对比:

  • 《春望》: 杜甫同样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社会动荡,与《题高远亭》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的作品,表现了豪情与对历史的反思,与刘过的作品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
  • 《唐诗三百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老农十首 老农十首 老农十首 老农十首 老农十首 老农十首 蜡梅 洁泉 江梅 寄题兰陵郡斋梅露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谷字旁的字 力字旁的字 幄殿 又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人之水镜 热汗涔涔 一言兴邦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含糊其辞 包含溜的成语 越渫 悔结尾的成语 营缵 冷盆 遣词造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