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3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36:11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作者: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在五月这个符号里,天数已然到来,五音和谐地调和着夏天的气息。古人说,五月五日这一天,任何事情都被称为神圣。用穴枕可以通灵,长丝能延续人的生命。四季的花儿争相开放,九个儿子包的粽子各有新意。在华丽的殿堂里,庆祝端午的节日,圆形的宫殿中款待文雅的臣子。进献的言辞分外重要,文采斐然的六义也被陈列出来。歌颂那些忠臣良将,风化之道是否还能保持淳朴?
作者介绍:李隆基(685年-762年),即唐明皇,是唐朝的一位杰出皇帝,以其政治、军事、文化事业的成就而闻名。其在位期间,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文化艺术也得以繁荣。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端午节期间,李隆基在朝廷宴请群臣之际,借此盛会表达对传统文化和节日的重视,同时也寓意对臣子的重视和对国家的祝福。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展现了节日的欢庆气氛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开篇通过“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两句,引入了时间和季节的变化,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认知。“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则强调了端午节的重要性,赋予这一天以神圣的意义。
随后,诗中提到的“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不仅展现了民间信仰的元素,也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延续的追求。“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描绘了节日中竞争与丰盛的景象,生动地传达了节日的欢快气氛。
在宴会的场景中,“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突出了诗人在宴会上对臣子的期望与重视,显示出对文治的崇尚。最后,“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则是对忠臣良将的赞美,同时寄托了对社会风气的期待与希望。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现了李隆基的文化自信与政治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端午节的重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国家、臣子的期望与祝福。
诗词测试:
端午节的主要象征是什么?
A. 粽子
B. 月饼
C. 鱼
诗中提到的“股肱良足”是指什么?
A. 忠臣良将
B. 朋友
C. 家人
诗中提到的“穴枕”有什么象征意义?
A. 财富
B. 通灵与生命
C. 休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隆基的《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与屈原的《离骚》在主题上均涉及对传统与节日的重视,但李隆基更侧重于政治与文化的结合,而屈原则更注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