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5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53:30
法从西清,雅志山东,超然燕怡。笑洛城卢老,贫来屋破,花溪杜叟,雨里床移。晚乃经营,欢言结架,夭矫晴虹朝已跻。开山了,一灯灯相续,第一宗师。乘闲小隐幽栖。天与人谋应此时。算春霆震响,不教龙蛰,甘霖布润,待倩云飞。宥密思贤,明谟经远,共指神州克复归。归来也,更身名煊赫,锦绣光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志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法的源流从西清而来,志向高远,超然自得。笑谈洛城的卢老,虽身世贫寒,家境破落,但依旧有花溪的杜甫在雨中安然自得。晚年时,作者经营自己的事业,欢快地与朋友聚会,朝霞中矫健的彩虹已经升起。山开时,一盏盏灯火相继,显得极为神圣。乘着闲暇,隐居于宁静的环境,天与人的安排在此时刚刚好。春雷轰鸣,不让蛰伏的龙沉睡,甘霖普降,等待着美丽的云彩飞过。思贤的人们密切关注,明理的道理远远流传,大家共同希望能恢复祖国的繁荣与富强。归来时,自己名声显赫,光辉灿烂。
本诗的作者不详,但其风格可能受宋代文人影响,反映了当时士人对清高志向和追求理想生活的向往。
本诗创作于宋代,背景是一个文人追求理想与现实生活冲突的时代,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沁园春·法从西清》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思考的诗。诗的开头便以“法从西清”引入,既是对西方思想的追求,也是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自勉。诗中对人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腻,尤其对卢老和杜甫的描绘,展现了在贫困中依然保持风骨的士人情怀。这种情怀在晚年的经营和友人欢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夭矫晴虹”寓意生活中的希望与美好。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对社会复兴的期待。最后一句“锦绣光辉”则点明了诗的主题,归来后的名声与光辉,既是对理想的实现,也是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承诺。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困境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同时也强调了个人的努力与社会责任。
“法从西清”中的“法”指的是什么?
“夭矫晴虹”形容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诗中提到的“杜叟”是指哪位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