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3:20
沁园春 送友入山采茶
作者:陈维崧 〔清代〕
十里溪山,竹粉缨峦,兰风藻川。
有蒙茸萝葛,蔽亏曦月,坦迤涧壑,向背林泉。
夕渡遄归,晨渔缓出,谷唱潭吟韵邈绵。
居此者,是秦时毛女,汉代琴仙。
人家四月开园,送君去刚逢谷雨天。
恰晴村绿崦,数间僧灶,清江翠箬,一带商船。
拍处盈盈,焙馀冉冉,归卧回廊瘦石边。
松涛沸,正龙团乍碾,蟹眼初煎。
在这十里溪山之间,竹林中缠绕着粉色的山峦,兰香飘散在水边。
有云雾缭绕的山野,遮挡了晨曦的光辉,平坦的山涧与林泉相互依偎。
黄昏时分渡船归来,清晨渔夫缓缓出海,山谷里唱着歌,潭水里吟着曲,声韵绵长。
居住在这里的人,是秦朝的毛女,汉代的琴仙。
人家在四月开园,刚好送君出发在谷雨的日子。
恰好是晴朗的村庄,绿树成荫,几间僧人的灶房,清澈的江水与翠绿的箬竹,商船在岸边排成一线。
在拍打声中盈盈而舞,焙茶的香气袅袅升起,归来时在回廊的瘦石边休憩。
松涛阵阵,正如龙团初次碾压,蟹眼刚刚煎熟。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6-1685),清代词人,字启明,号澄风,晚号白云山人,江苏常熟人。他以词风清新、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之美。
创作背景
《沁园春 送友入山采茶》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经济逐渐复苏之时,茶文化兴盛,诗人以山水之美和茶文化为主题,表达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送友人采茶的场景,展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茶文化氛围。诗的开头,作者以“十里溪山,竹粉缨峦”引入,生动描绘出周围的美丽景色,仿佛让人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接着,通过描绘晨渔、谷唱、潭吟等情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乡村气息,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重点在于“居此者,是秦时毛女,汉代琴仙”,通过历史典故展现出茶文化的深厚底蕴,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同时,借助四月的谷雨,象征着万物复苏,茶园开园的喜庆场面,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最后的“松涛沸,正龙团乍碾,蟹眼初煎”,更是将茶的采摘、焙制过程形象地展现出来,既描绘了劳动的美好,也象征着友人即将踏上旅程的激动心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松涛沸”)、拟人(“谷唱潭吟”)、对仗(“晨渔缓出,夕渡遄归”)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友人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茶文化的赞美,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毛女”象征什么?
A. 劳动者
B. 古代音乐家
C. 采茶女
D. 诗人
“夕渡遄归,晨渔缓出”中的“缓”字表现了什么?
A. 快速
B. 悠闲
C. 忙碌
D. 决绝
诗中“松涛沸”是指什么?
A. 海浪
B. 风声
C. 松树摇曳的声音
D. 人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