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5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59:34
君于觉路深留意,我亦禅门薄致功。
未悟病时须去病,已知空后莫依空。
白衣卧病嵩山下,皂盖行春楚水东。
谁道三年千里别,两心同在道场中。
你在觉悟的道路上深思熟虑,我在禅门的修行上虽略有成就。
在未明白之前,应该先去掉内心的病痛;在明白之后,不要再依赖于空洞的概念。
我身着白衣卧病在嵩山下,你则乘着黑色的轿子沿楚水向东。
谁说我们已经分别三年千里?其实我们的心灵依然在同一个道场中。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著称,关心民生,关注社会问题。白居易的作品涵盖众多题材,包括政治、人生、友情、爱情等。
《送李滁州》写于白居易与李白的友谊深厚之时,李滁州即李白的好友李绅,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送李滁州》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白居易通过对话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觉悟和修行的深刻思考。开篇两句,诗人以“君”和“我”对比,显示两人对人生的追求和理解的不同。接着提到“未悟病时须去病”,表明在追求觉悟的过程中,内心的烦恼和痛苦是必须去除的。而“已知空后莫依空”则提醒人们在觉悟之后,不能停留在空洞的理解上,而应继续深入实践。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自己卧病于嵩山,李滁州则乘轿行春,呈现出地理上的距离,但最后一句“谁道三年千里别,两心同在道场中”则将这种物理距离转化为心灵上的亲密,强调了心灵的共鸣与道义的交融。
整首诗不仅是送别之作,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探讨,展现出白居易深厚的思想内涵与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心灵的共鸣与修行的重要性,尽管身处不同的地方,真正的友谊和道义能够超越物理的距离。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白衣”象征什么?
A. 世俗的生活
B. 修行者的身份
C. 病痛的状态
诗中“已知空后莫依空”的意思是?
A. 一旦明白了空的道理,就应放弃一切
B. 明白空的道理后,不应再停留在空洞的理解上
C. 追求空的道理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送别友人
B. 讨论修行与觉悟
C. 反映人们的生活状况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的背景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