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7:5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7:50:16
原文展示: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沙洲上飘着轻烟,天空苍茫,远处的景象模糊不清。船只轻盈,几乎感觉不到它在移动,直到缆绳急促地拉动,才意识到船在前进。远处传来的笛声引导着寻找岸边,闻到的香气隐约让人认出是莲花。只能看到远去的帆影,旅客的心中常常感到担忧和不安。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崇(650-721),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以清廉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渡江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旅客在夜航中的孤独和不安。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晚渡江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旅客在夜航中的孤独和不安。诗中“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夜色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苍茫的夜空之下。“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巧妙地通过对比,表达了船只轻盈到几乎感觉不到它在移动,直到缆绳急促地拉动,才意识到船在前进,这种细腻的感受捕捉得非常到位。“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则通过听觉和嗅觉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夜晚渡江的情景。最后两句“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则直抒胸臆,表达了旅客在夜航中的担忧和不安,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夜晚渡江的情景,表达了旅客在夜航中的孤独和不安,反映了人在陌生环境中的无助和担忧。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夜渚带浮烟”中的“浮烟”比喻什么? A. 轻飘的烟雾 B. 浓重的雾气 C. 飘动的云彩 D. 飞舞的雪花
诗中“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表达了什么? A. 船只沉重 B. 船只轻盈 C. 缆绳松弛 D. 缆绳断裂
诗中“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通过什么描写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A. 视觉 B. 听觉 C. 嗅觉 D. 触觉
诗中“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表达了旅客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平静 C. 担忧 D. 兴奋
答案:1. A 2. B 3. C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