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5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54:20
《满江红 其六 十月五日左昆之建破桥之功》 ——卢前
对峙严湾,中有水盈盈相隔。
听说敌架桥河上,通东杨宅。
为问连中谁习水,破桥工作谁担得。
曰唯唯左赵应声来,承其责。
炮火里,守天黑。
潮水涨,前窥测。
幸功成容易,岸宽桥窄。
从此渡河才右顾,建奎不幸身遭厄。
只昆之归后告于人,惊心魄。
在严湾的两岸对峙着,中间有水流淌相隔。
听说敌军在河上架起了桥,通往东边的杨家宅。
我询问连中谁擅长水战,谁来负责破坏桥梁的工作。
回答说只有左赵应声而来,接受了这个任务。
在炮火中,他守卫到天黑。
潮水上涨,前方还在窥探。
幸好事情很快就完成,岸宽桥窄。
从此渡河才得心应手,但建奎却不幸遭遇厄运。
只昆之回去后告诉大家,令人惊心动魄。
诗中提到的“破桥工作”,可能与历史上某场战役有关,反映了战争中的战略部署和士兵的勇敢。具体历史背景需要进一步考证,可能与抗敌或防守有关。
卢前,近代诗人,生于战乱年代,曾参与抗战,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充满关注。他的诗风豪放,常以战争和英雄主义为主题,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情感。
此诗写于一次战斗之后,表现了对战斗胜利的庆祝以及对参与者的缅怀,尤其是对左赵的赞美和对建奎遭遇的惋惜。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战争的复杂情感。
《满江红 其六》通过描绘战斗场景,展现了战争中的英雄气概与悲壮情感。诗人在严湾对峙的描写中,细致刻画了水流的美丽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战士们在炮火中坚守的精神和对胜利的渴望。同时,诗中表现了对左赵勇敢承担责任的赞赏,以及对战斗中不幸遭遇的同情,显示出诗人对英雄人物深刻的敬意和对战争结果的思考。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既有战斗的紧张感,也有对士人精神的礼赞,体现了卢前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通过对细节的刻画,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和责任感,令人深思。
对峙严湾,中有水盈盈相隔。
描述了严湾两岸的对峙状态,中间有水流隔开,暗示战争的紧张。
听说敌架桥河上,通东杨宅。
敌军在河上架桥,意图进攻,表现出敌人扩张的意图。
为问连中谁习水,破桥工作谁担得。
询问谁擅长水战,体现出对策划破坏桥梁的重视。
曰唯唯左赵应声来,承其责。
左赵应召而来,表现出他的勇敢和责任感。
炮火里,守天黑。
在炮火中坚守岗位,体现出战士的忠诚与坚持。
潮水涨,前窥测。
潮水上涨,紧张的局势让人感到不安。
幸功成容易,岸宽桥窄。
事情顺利,形势较为有利。
从此渡河才右顾,建奎不幸身遭厄。
经过这次战斗,渡河变得容易,但建奎却遭遇不幸。
只昆之归后告于人,惊心魄。
只昆之回去后告知他人,令人心惊。
这首诗表现了对战争的思考,强调了士兵的勇气和责任感,同时也展现了战争带来的不幸与牺牲,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诗中提到的“对峙严湾”指的是:
A. 两岸的美丽景色
B. 战争中的紧张局势
C. 诗人的故乡
“潮水涨”在诗中象征:
A. 和平的到来
B. 紧张局势的加剧
C. 战士的勇气
诗中左赵的角色是:
A. 敌人
B. 英雄
C. 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