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上巳日》

时间: 2025-04-26 19:19:38

诗句

未敢分明赏物华,十年如见梦中花。

游人过尽衡门掩,独自凭栏到日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9:38

原文展示:

未敢分明赏物华,十年如见梦中花。
游人过尽衡门掩,独自凭栏到日斜。

白话文翻译:

我不敢明确地欣赏眼前的美景,仿佛十年来只是在梦中看到的花。游人们已经走过,衡门也已关闭,我独自倚在栏杆上,直到夕阳西下。

注释:

  • 未敢:不敢,表示一种谨慎或敬畏的态度。
  • 分明:明确,清楚。
  • 物华:物质的华美,这里指自然景色的美。
  • 梦中花: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像梦中的幻影一样,不真实。
  • 游人:游玩的人,指来游玩的游客。
  • 衡门:指一种门,这里象征着离别或封闭。
  • 凭栏:靠在栏杆上,表示一种孤独的姿态。
  • 日斜:夕阳西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梦中花”的意象常见于描写梦境与现实交织的诗句,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得仁,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上巳日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三,适合游春踏青。诗人在这个节日中,虽身处美景之中,却感到一种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以“未敢分明赏物华”表达了对美的敬畏,暗示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惜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接着“十年如见梦中花”则将时光与梦境联系起来,抒发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感慨。最后两句“游人过尽衡门掩,独自凭栏到日斜”,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面对夕阳,体现出一种孤独与失落。这种孤独感在春日的美景中显得尤为刺眼,使得诗的情感层次更为丰富。

整首诗在意象上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反映了人们在享受自然美景时,常常伴随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传达给读者,使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美的短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未敢分明赏物华”:表达了对美景的敬畏和不敢直视的情感。
    2. “十年如见梦中花”:时间的流逝与美的短暂,似乎美好只存在于梦中。
    3. “游人过尽衡门掩”:描绘游人已去,留下诗人独自的孤寂。
    4. “独自凭栏到日斜”:表现诗人在日落时的孤独与沉思。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梦中花”)、对比(游人 vs. 独自)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中心思想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感慨,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春日:象征着生命和希望。
  • 梦中花:象征着虚幻的美好,难以真实拥有。
  • 衡门:象征着离别和孤独。
  • 日斜: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未敢分明赏物华”的意思是? A. 非常清楚地欣赏美景
    B. 有些敬畏地欣赏美景
    C. 完全不欣赏美景
    D. 只在梦中欣赏美景

  2. 诗人独自凭栏的情境反映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厌倦
    D. 兴奋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夜喜雨》相比,刘得仁的《上巳日》更为内省,前者描绘的是自然界的生机与希望,而后者则关注个人的情感与孤独,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野步至青羊宫偶怀前年尝剧饮于此 自立秋前病过白露犹未平遣怀 秋雨叹 幽事 病酒宿土坊驿 枕上闻风铃 九月初作 小舟晚归 书斋壁 儒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巢结尾的成语 青字旁的字 两相情愿 指手划脚 尣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醮仪 站住 包含浔的词语有哪些 辟易 气字旁的字 鄙争 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抛砖引玉 抱佛脚 殳字旁的字 金龟换酒 缔约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