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0:2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0:24:54
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作者:刘克庄
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
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
须臾淡烟薄霭,被西风扫尽不留些。
失了白衣苍狗,夺回雪兔金蟆。
乘云径到玉皇家。人世鼓三挝。
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
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
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
在水边的亭子里凝望已久,约定的人却迟迟不来,心中似乎有些不安。隔着翠绿的帷幕和银色的屏风,新画的眉毛刚刚一撇,半边脸庞依然被遮挡。转眼之间,淡淡的烟雾和薄薄的霭气,被西风一扫而光,毫无踪迹。失去了白衣苍狗,仿佛夺回了雪白的兔子和金色的蟾蜍。乘着云雾径直到了天子的宫殿,世间的鼓声此起彼伏。我试着判断自己的人生,回头看看,停留几次也算不错。何必像那钩子和玉玦一样紧紧相连,只有那一半的菱花也足够了。别让素娥知道,否则她会和他一起长发苍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道仁,号渔隐,宋代著名的诗人、文人。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来表现内心世界。
《木兰花慢·丁未中秋》创作于丁未年(即公元1187年)的中秋节,诗人或许是在中秋之夜,独自一人面对明月,怀念远方的亲友,或是思考人生的种种,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变化的感慨。
这首《木兰花慢·丁未中秋》展现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深刻思考与感慨。开篇通过“水亭凝望久”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期待与失落的情感。随着诗句的展开,环境的描写逐渐深入,翠幌和银屏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仿佛时光在此刻凝滞。
诗中提到“新眉初画”,不仅是对女子美丽的描绘,也暗示着青春的短暂与脆弱。随之而来的“淡烟薄霭”,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无可挽回。
“失了白衣苍狗,夺回雪兔金蟆”是一种象征,表现着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美好与失落之间的矛盾,表达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
最后,诗人以“莫遣素娥知道”结束,透露出一种对孤独和美好事物的珍惜。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着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
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
须臾淡烟薄霭,被西风扫尽不留些。
失了白衣苍狗,夺回雪兔金蟆。
乘云径到玉皇家。人世鼓三挝。
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
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
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中秋佳节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水亭”指的是什么?
“新眉初画”中的“新眉”象征什么?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背景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