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水调歌头·遣作岭头使》

时间: 2025-05-18 00:05:20

诗句

遣作岭头使,似戍玉门关。

来时送者,举酒珍重祝身安。

街畔小儿拍笑,马上是翁矍铄,头与璧俱还。

何处得仙诀,发白颊犹丹。

屋茅破,篱菊瘦,架签残。

老夫自计甚审,忙定不如闲。

客难扬雄拓落,友笑王良来往,面汗背芒寒。

再拜谢不敏,早晚乞还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0:05:20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遣作岭头使
作者:刘克庄 〔宋代〕
遣作岭头使,似戍玉门关。来时送者,举酒珍重祝身安。街畔小儿拍笑,马上是翁矍铄,头与璧俱还。何处得仙诀,发白颊犹丹。屋茅破,篱菊瘦,架签残。老夫自计甚审,忙定不如闲。客难扬雄拓落,友笑王良来往,面汗背芒寒。再拜谢不敏,早晚乞还山。

白话文翻译

我在岭头送别,仿佛像戍守玉门关。来时送我的人,举杯祝愿我平安。街边的小孩拍着手笑,骑在马上的是那位白发苍苍的老翁,头上和璧玉一样光彩照人。哪里能得仙人的秘诀呢?我虽然白发,但脸色依旧红润。屋子破旧,篱笆上的菊花也显得瘦弱,架子上的签子也残破不堪。老夫自认为算计得很清楚,但忙碌的生活总是比闲适更让人疲惫。客人难以像扬雄那样纵横捭阖,朋友之间的欢笑却像王良般来往,但我却满头大汗,背上觉得寒冷。再拜谢我的无能,早晚希望能回到山中。

注释

  1. 岭头:指山岭的顶端,象征送别之地。
  2. 玉门关:古代边防重地,常用来比喻离别和思乡之情。
  3. 翁矍铄:指年老却精神矍铄的人。
  4. 仙诀:指获得长生不老的秘诀。
  5. 发白:形容年老,白发苍苍。
  6. 篱菊:指篱笆旁的菊花,象征生活的艰辛。
  7. 扬雄:古代著名的游说家,象征才华横溢。
  8. 王良:指王良与朋友交往,象征友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是宋代著名的词人、诗人和书法家,生于南宋初年。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个人色彩。刘克庄在诗词上继承了前人的风格,同时又有自己的创新,尤其擅长表达闲适与淡泊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遣作岭头使》创作于刘克庄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既有离别的悲伤,也有对生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遣作岭头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离别的深刻感受。开篇即点明了送别的场景,似乎是对戍守边关的抒情,借用“玉门关”这一历史典故,增添了离愁的厚重感。接着,作者描绘了街边孩童的嬉笑,显现出生活的欢快与自然,同时与他身处的孤独形成对比。老翁的形象则传达出一种人生的智慧与坚强,尽管已是白发,但仍然精神矍铄,似乎在暗示生命的韧性。

诗中对于生活艰辛的描绘,如“屋茅破,篱菊瘦”,更是折射出生活的无奈和困境。作者自认为“自计甚审”,却感受到忙碌带来的疲惫,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这种对比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状态的思考,揭示出对人际关系的复杂感受:尽管与朋友的交往让人感到温暖,但生活的重压却让人感到窒息。

结尾处的“再拜谢不敏,早晚乞还山”,更是流露出一种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对宁静和自在的追求。这首词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友谊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遣作岭头使:送别的情景,表达离别之情。
  • 似戍玉门关:将送别与边关守卫相提并论,增强离愁的厚重感。
  • 来时送者:指送别的人,表达对友人的珍视。
  • 举酒珍重祝身安:举杯祝愿,体现人际关系中的关爱与祝福。
  • 街畔小儿拍笑:街边的孩童嬉笑,形成与主角情感的对比。
  • 马上是翁矍铄:骑马的老翁,象征智慧与坚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戍守边关,生动形象。
  • 拟人:描绘孩童的嬉笑,赋予生活以灵动性。
  • 对仗:如“面汗背芒寒”,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对送别情景的描绘,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友谊的珍惜,同时表现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整体情感基调既有离愁,也有对生命的思考,深刻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岭头:离别的地点,象征人生的旅途。
  • 玉门关:历史典故,象征思乡与离别。
  • 翁矍铄:象征智慧与人生的坚韧。
  • 篱菊:象征生活的艰辛与脆弱。
  • :象征友谊与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玉门关”象征什么?
    A. 离别和思乡
    B. 富贵和荣华
    C. 战斗和胜利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街畔小儿拍笑”主要表现了____与作者的情感对比。

  3.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老翁代表了年轻和活力。(对/错)

答案

  1. A
  2. 生活的欢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苏轼:两位词人都擅长描绘离别和思乡,但刘克庄更注重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思考,而苏轼则更倾向于对自然的描绘和人生哲理的探讨。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惜分飞 其二 望夫矶 惜分飞 其一 寒夜 惜分飞 闺情 惜分飞 胆瓶中梅菊 惜分飞 送春 惜分飞 惜分飞 惜分飞 情僧 惜分飞 和闵次垣闺人送别之作,步原韵 惜分飞 戏咏某君婚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志洁行芳 白白朱朱 年龄段 富开头的成语 飞字旁的字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阳成 悬繁体字怎么写?悬字繁体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兵利 一个皮一个页读什么字_一个皮一个页的拼音与写法详解 绞丝旁的字 包含婵的词语有哪些 粗纺 乙字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马字旁的字 繁征博引 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