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5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5:50:28
阮郎归
作者: 张抡 〔宋代〕
炎天何处可登临。
须于物外寻。
松风涧水杂清音。
空山如弄琴。
宜散发,称披襟。
都无烦暑侵。
莫将城市比山林。
山林兴味深。
在这炎热的夏天,哪里可以登高望远呢?
只需在自然之外寻找。
松树的风声和山涧的水声交织成清雅的乐音。
空旷的山谷就像在弹奏琴曲。
最适合散开头发,舒展衣襟。
在这里根本没有烦热的侵扰。
不要把城市与山林相提并论,
山林的趣味更为深远。
张抡,字子贞,号墨庵,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词风而闻名。他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动乱的时代,常常借助诗词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向往。
《阮郎归》创作于盛夏之际,诗人感受到酷暑的压迫,渴望回到自然中寻找清凉与宁静。此诗不仅表达了对山林的热爱,也反映了对城市喧嚣的厌倦。
《阮郎归》是一首描绘自然美与人生态度的词作。全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清新山林的向往,表达了对都市生活的无奈与厌倦。开篇“炎天何处可登临”,直接引入主题,表现出对炎热夏日的无奈。而接着的“须于物外寻”,则暗示诗人对自然的渴望与追求。
接下来的“松风涧水杂清音”,描绘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象,松树的风声和山涧的水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悦耳的乐曲,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空山如弄琴”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象,空旷的山谷仿佛在弹奏着自然的音律,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
最后几句“莫将城市比山林,山林兴味深”不仅是对城市生活的批判,更是对山林深刻情趣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词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城市生活的反思,强调自然景色所带来的宁静与愉悦,表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阮郎归”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自然意象包括哪些?
A. 河流和花朵
B. 松风和涧水
C. 山河与城市
诗人对城市生活的态度是?
A. 热爱
B. 厌倦
C. 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