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07:1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07:19:43
点绛唇
浮世如何,问花何事花无语。
夜来风雨。已送韶华暮。
念此堪惊,得失休思虑。
从今去。醉乡深处。
莫管流年度。
浮世怎么了?问花有什么事情,却花无言以对。
昨夜的风雨,已经送走了美好的时光。
想到这些事情令人惊讶,得失之间无须再去思虑。
从今往后,去往醉乡的深处。
不必再去管流年的变迁。
该诗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韶华”常用来形容美好的青春和时光,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张抡(约975年-约1030年),字仲明,号逸庵,南宋诗人,擅长词作。他的词风清新脱俗,语言简练,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点绛唇》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与人们内心矛盾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点绛唇》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词作,诗人通过对“浮世”与“韶华”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以“浮世如何,问花何事花无语”引入,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对世俗喧嚣的无奈与反思。花的沉默象征着对人生的无言,而夜来的风雨则是流逝的时光的隐喻,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在“念此堪惊,得失休思虑”中,诗人意识到人生中的得与失并不值得过于纠结,反而要学会放下,选择一种更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最后的“从今去。醉乡深处。莫管流年度”更是将这种态度推向极致,鼓励人们走向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忘却时间的流逝与世俗的纷扰。
整首词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折射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智慧。
整首诗歌传达了一种对人生得失的超然态度,鼓励人们在纷扰的浮世中寻求内心的安宁,珍惜当下的美好,不必过于执着于时间的流逝。
诗中“浮世”指的是什么?
“已送韶华暮”中的“韶华”意指?
诗中提到的“醉乡”最能代表什么?
通过对比张抡的《点绛唇》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可以看到两位作者在对待时间与人生的态度上的不同。李清照在《如梦令》中更多地表现出对过去美好的怀念和对失去的哀伤,而张抡则以更为洒脱的态度面对时光的流逝,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智慧。两首诗虽然都涉及到时间的主题,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展现了不同女性在各自时代背景下的独特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