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5:47
啼切孤猿晓更哀,柴门半掩白云来。
山童问我归何晚,昨夜梅花一半开。
无地卓锥生计难,且空双手到林间。
猥随碧水瞻明月,坚订白云赊好山。
岩石空边依草舍,藤萝低处著松关。
年来老去知何许,合向人间占断闲。
孤独的猿鸣在清晨听来愈加悲哀,柴门半掩,白云缓缓飘来。
山童问我为何归得这么晚,我说昨夜梅花开了一半。
无处生计,生活艰难,暂且空着双手走进林间。
我愿随着碧水仰望明月,执着白云求得好山。
岩石空旷的边缘依偎着草舍,藤萝低垂处靠近松关。
年复一年,我渐渐老去,不知自己究竟去向何方,只想在人间占有一丝闲适。
释仲皎,宋代著名的僧人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真情流露著称。仲皎在寺庙中生活,常年隐居山林,创作了许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的诗篇。
《庵居》创作于诗人隐居生活的时期,反映了他对于大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寺庙往往成为文人避世的理想之地,诗人在此创作出大量深具哲理的诗篇。
《庵居》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泊。诗的开头以孤猿的哀鸣引入,表明了清晨的孤寂和哀伤,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柴门半掩,白云飘来,透露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接着,山童的提问让诗人回忆起了梅花的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在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于生计的苦恼,提到“无地卓锥生计难”,显示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困惑。然而,他并不沉沦于此,而是选择向自然投去目光,“猥随碧水瞻明月”,这表明他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与慰藉。诗的结尾,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方向的迷惘,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同时也表明了他向往闲适生活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传达出诗人对自由、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隐逸文化中的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但又在自然中寻找安慰与寄托,体现了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孤猿”的叫声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欢乐
B. 悲伤
C. 平静
D. 激昂
诗人在柴门半掩时,白云的意象象征着什么?
A. 纷扰
B. 宁静
C. 绝望
D. 繁华
诗人最后表达的愿望是什么?
A. 财富
B. 闲适
C. 权力
D. 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