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1:34
归鸿阁
释仲皎 〔宋代〕
精舍傍修岭,道山随眼明。
山遗僧偃迹,水作剡溪声。
无雨竹亦润,有风松更清。
上方真可住,不用触归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修道环境,精舍(寺庙)依傍着修长的山岭,眼前的山景显得格外明亮。山中有僧人留下的痕迹,溪水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即使没有雨水,竹子依然显得湿润;有风吹过,松树更加清新。真是一个可以长久居住的地方,不必再去触动对故乡的思念。
释仲皎,宋代高僧,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歌作品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关系。其作品常融入修行与禅理,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归鸿阁》创作于仲皎隐居山林之时,他在此诗中表达了对静谧自然的向往与对归隐生活的赞美。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心灵的宁静与对尘世的超脱。
《归鸿阁》是一首极具禅意的诗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诗中通过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幽的修道环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开篇的“精舍傍修岭,道山随眼明”,让人感受到一种空灵的宁静,山水相依,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接着,诗人写道“山遗僧偃迹,水作剡溪声”,不仅描绘了景物,还通过“僧偃迹”传达出一种人迹罕至的幽静,增强了诗的禅意。无论是“无雨竹亦润”的意象,还是“有风松更清”的情景,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灵动。
最后两句“上方真可住,不用触归情”,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超然态度,显示出一种心灵的独立与自在。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融入了深邃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人通过对美好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心灵的自由与安宁。
诗中“精舍傍修岭”中的“精舍”指的是什么?
A. 旅行的地方
B. 修道的居所
C. 商业的场所
“无雨竹亦润”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缺水的荒凉
B. 自然的生机
C. 人的孤独
“上方真可住”中“上方”是指哪里?
A. 高处的山顶
B. 远方的城市
C. 大海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