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9:14
原文展示:
宿泽上人房
王慎中 〔明代〕
投宿依山刹,禅扉隐隐开。
清斋宜鸟语,坐定见僧回。
竹动名香散,钟鸣清梵来。
因嗟在人世,扰扰逐浮埃。
白话文翻译:
我在山边的寺庙投宿,禅房的门隐隐打开。
清静的斋饭最适合鸟儿的鸣叫,我坐下后见到僧人走来。
竹子摇动,香气四散,钟声清脆,梵乐悠扬而来。
我不禁感叹:在这个人世间,纷扰而浮躁的尘埃不断追逐着我们。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慎中(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次山中宿寺的经历,诗人通过描绘宁静的寺庙环境,反映出对尘世纷扰的感慨。明代是一个社会动荡、士人多有隐逸情怀的时代,王慎中的这首诗正体现了这样的背景。
诗歌鉴赏:
《宿泽上人房》是一首描绘禅意生活的诗。诗人在山中寺庙投宿,借此机会观察和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的开头“投宿依山刹,禅扉隐隐开”,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的环境,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清幽的禅意氛围。接下来,诗人通过“清斋宜鸟语,坐定见僧回”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鸟语花香与僧人温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后两句“竹动名香散,钟鸣清梵来”则通过具体的声音和气息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幽静而清新的意境,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安详。而最后一句“因嗟在人世,扰扰逐浮埃”,则是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隐含着对人生浮华与短暂的深思。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出一种对禅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繁华尘世的思索,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的向往与对纷扰尘世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对话,反映出一种禅意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清斋”指的是什么?
A. 清净的斋饭
B. 清澈的水
C. 清新的空气
诗人感叹“扰扰逐浮埃”是指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世纷扰的无奈
C. 对僧人的尊敬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竹与鸟
B. 风与雨
C. 日与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慎中的《宿泽上人房》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在描绘静谧的夜晚,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王慎中的诗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宁静。两者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