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听琴秋夜赠寇尊师》

时间: 2025-05-11 16:32:16

诗句

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

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

寒虫临砌急,清吹袅灯频。

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6:32:16

原文展示:

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
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
寒虫临砌急,清吹袅灯频。
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夜里听琴,尤其是洞中弹奏的人。一指一指地弹奏,声声悦耳动心。寒虫在墙边急促地鸣叫,清脆的琴声在灯下轻轻飘扬。何必依赖钟期的耳朵,悠然自得就能亲近这琴声。

注释:

  • :古代弦乐器,代表音乐的高雅。
  • 秋夜:秋天的夜晚,象征着宁静与思索。
  • 洞中人:指在洞中弹琴的人,可能暗指隐居者。
  • 一指指应法:手指按弦,遵循弹琴的技巧。
  • 寒虫:秋夜里鸣叫的虫子,增添了季节的氛围。
  • 清吹:清晰的琴声,形容音乐的美好。
  • 钟期:指钟子期,古代著名的乐师,寓意音乐的知音。

典故解析:

  • 钟期与俞伯牙:钟期是古代著名的琴师,俞伯牙是他的知音。这个典故强调了琴声不仅需要听众的耳朵,更需要心灵的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常建,字仲宣,唐代诗人,早期文学家之一,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常建隐居时,反映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在幽静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满足。

诗歌鉴赏:

《听琴秋夜赠寇尊师》是一首充满秋夜意境的诗,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怀念。诗中的“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象征着高雅的艺术和精神世界。秋夜的宁静与寒虫的鸣叫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氛围。常建通过“洞中人”的描绘,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远离喧嚣,享受音乐带来的内心平静。诗人认为,琴声的魅力不在于专注的听众,而在于心灵的共鸣,这种高闲的状态让人更能亲近音乐,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渗透着对友人和音乐的深切情感。

诗词解析:

  • 第一句:在秋夜里听琴,环境的选择增强了诗的情感基调。
  • 第二句:弹琴者的技巧与情感交织,展现了音乐的魅力。
  • 第三句:寒虫的鸣叫和琴声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 第四句:强调音乐本身的价值,超越了听众的身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虫临砌急,清吹袅灯频”,形成平行式的对比。
  • 拟人:寒虫的急促鸣叫,赋予自然以生命。
  • 比喻:琴声如泉涌,清澈悦耳。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琴声为主线,传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内心对高尚艺术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艺术与精神追求。
  • 秋夜:象征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寒虫:增添了秋夜的氛围,反映自然的生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洞中人”指的是谁?

    • A. 隐士
    • B. 音乐家
    • C. 诗人
  2.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谊
    • B. 音乐
    • C. 孤独
  3. “寒虫临砌急,清吹袅灯频”中的“寒虫”有何象征意义?

    • A. 秋天的气息
    • B. 音乐的陪伴
    • C. 生命的短暂

答案:

  1. A. 隐士
  2. B. 音乐
  3. A. 秋天的气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常建的作品与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与音乐的和谐,但常建更注重内心的宁静,而王维更倾向于风景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越上青店候别杨休文 寄报恩长老恭率翁 慈云避暑 大江西上曲/念奴娇 鄂渚张唐卿周嘉仲送别 有烹犊延客者食之有感 江村何宏甫载酒过清江 陈漕领客西园赏海棠 广州所见 寄复斋陈寺丞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山走石泣 包含绩的词语有哪些 运筹帷帐 作则 兵不逼好 梅林止渴 怕风怯雨 金界 关押 二字旁的字 巳字旁的字 姑妄言之 提手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食周粟 支字旁的字 包含寇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